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联合企业经济论文--高新技术企业论文

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与对策建议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5页
        1.3.1 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与特征的研究第11-12页
        1.3.2 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第12-14页
        1.3.3 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证研究第14-15页
        1.3.4 文献评述第15页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5-17页
        1.4.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2 理论基础第18-27页
    2.1 相关概念解析第18-19页
    2.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第19-22页
        2.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第19-20页
        2.2.2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第20-22页
    2.3 系统动力学理论第22-25页
        2.3.1 系统动力学概念及特点第22-23页
        2.3.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概念第23-24页
        2.3.3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过程第24-25页
    2.4 运用系统动力学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行性分析第25-27页
3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素支撑系统分析第27-42页
    3.1 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要素第27-32页
        3.1.1 环境要素第27-28页
        3.1.2 资源要素第28-30页
        3.1.3 主体要素第30-31页
        3.1.4 要素层次关系第31-32页
    3.2 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素支撑子系统分析第32-36页
        3.2.1 以政府为中心的子系统第32-33页
        3.2.2 以企业为中心的子系统第33-34页
        3.2.3 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中心的子系统第34-35页
        3.2.4 以中介机构为中心的子系统第35-36页
    3.3 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素支撑总系统分析第36-42页
        3.3.1 战略新兴产业要素支撑总系统结构图第36-37页
        3.3.2 战略新兴产业要素支撑总系统因果关系图第37-42页
4 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第42-48页
    4.1 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第42-43页
    4.2 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第43-45页
    4.3 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素分析第45-48页
        4.3.1 环境要素分析第45-46页
        4.3.2 资源要素分析第46-47页
        4.3.3 主体要素分析第47-48页
5 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素支撑系统仿真分析第48-66页
    5.1 建模基础第48-50页
        5.1.1 建模依据第48页
        5.1.2 前提假设第48-49页
        5.1.3 系统边界第49-50页
    5.2 模型的构建及关键参数的确认第50-59页
        5.2.1 模型的构建第50-54页
        5.2.2 参数确认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第54-55页
        5.2.3 变量的确定第55-56页
        5.2.4 变量数值的确定第56-57页
        5.2.5 模型的方程第57-59页
    5.3 模型有效性的检验第59-61页
        5.3.1 单位一致性检验第59-60页
        5.3.2 稳定性检验第60页
        5.3.3 历史性检验第60-61页
    5.4 模型的结果输出及分析第61-66页
        5.4.1 产值输出分析第61-63页
        5.4.2 各种投入的预测分析第63-66页
6 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第66-71页
    6.1 加强和引导资金投入第66-67页
        6.1.1 强化金融驱动作用第66页
        6.1.2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第66-67页
        6.1.3 引入战略性投资第67页
    6.2 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第67-68页
        6.2.1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第67页
        6.2.2 促进创新平台建设第67-68页
        6.2.3 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第68页
    6.3 重视和加强人才培养第68-69页
        6.3.1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第68页
        6.3.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第68-69页
    6.4 引导和刺激产业需求第69-70页
        6.4.1 以政府补偿刺激需求第69页
        6.4.2 推动技术标准的确立第69页
        6.4.3 加强产业市场的培育第69-70页
    6.5 完善政策与体制体系第70-71页
        6.5.1 建立配套政策法规体系第70页
        6.5.2 建立制度保障体系第70-71页
7 总结与展望第71-72页
    7.1 总结第71页
    7.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附录一 原始数据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图像质量评价量的数字图像盲取证研究
下一篇:技术董事视角下研发投入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