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 第16-17页 |
1.3 空间碎片对航天器姿态影响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1.3.1 随机过程 | 第17-18页 |
1.3.2 蒙特卡洛模拟 | 第18页 |
1.3.3 高姿态精度航天器 | 第18-21页 |
1.3.4 航天器姿态的影响因素 | 第21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空间碎片撞击航天器姿态动力学建模 | 第23-41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SDEEM2015空间碎片环境工程模型 | 第23-31页 |
2.2.1 SDEEM软件工作模式 | 第23-24页 |
2.2.2 SDEEM软件输出量 | 第24-31页 |
2.3 航天器姿态运动的理论基础 | 第31-36页 |
2.3.1 参考坐标系 | 第31-32页 |
2.3.2 姿态参数 | 第32-35页 |
2.3.3 航天器姿态运动学方程 | 第35-36页 |
2.3.4 航天器姿态动力学方程 | 第36页 |
2.4 指向性能评价指标及空间碎片撞击航天器动力学建模 | 第36-40页 |
2.4.1 空间碎片撞击航天器动力学建模简化 | 第37页 |
2.4.2 空间碎片撞击航天器动力学建模及观测轴指向变化率建模 | 第37-39页 |
2.4.3 观测轴指向变化建模 | 第39-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典型空间碎片撞击对航天器指向影响 | 第41-55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哈勃望远镜空间碎片环境 | 第41-44页 |
3.2.1 哈勃望远镜轨道参数 | 第41-43页 |
3.2.2 哈勃望远镜空间碎片环境 | 第43-44页 |
3.3 典型空间碎片单次撞击对哈勃指向性能影响 | 第44-54页 |
3.3.1 哈勃望远镜几何参数及姿态运动参数 | 第45-46页 |
3.3.2 空间碎片各项参数对指向性能影响程度 | 第46-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单次随机撞击对航天器指向影响统计分析 | 第55-70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随机撞击动量的生成 | 第55-60页 |
4.2.1 随机空间碎片尺寸的生成 | 第55-58页 |
4.2.2 随机空间碎片撞击方位角的生成 | 第58-60页 |
4.2.3 随机空间碎片撞击速度的生成 | 第60页 |
4.3 随机撞击位置的生成 | 第60-63页 |
4.3.1 哈勃望远镜几何模型有限元离散 | 第61-62页 |
4.3.2 随机生成撞击位置算法 | 第62-63页 |
4.4 单次随机撞击对哈勃指向影响的仿真统计分析 | 第63-68页 |
4.4.1 单次随机撞击分析流程 | 第63-64页 |
4.4.2 单次随机撞击对指向影响的仿真统计分析 | 第64-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5章 多次随机撞击对航天器指向性能的累积影响 | 第70-87页 |
5.1 引言 | 第70页 |
5.2 多次随机撞击过程分析 | 第70-76页 |
5.2.1 复合泊松过程 | 第70-72页 |
5.2.2 随机生成撞击时间间隔 | 第72-73页 |
5.2.3 不同撞击时刻撞击动量的坐标系转换 | 第73-74页 |
5.2.4 哈勃位置和速度计算 | 第74-76页 |
5.2.5 不同撞击时刻参本坐标系转换矩阵 | 第76页 |
5.3 多次随机撞击对哈勃指向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 | 第76-86页 |
5.3.1 多次随机撞击分析流程 | 第77-78页 |
5.3.2 定向一天多次撞击对哈勃指向性能影响 | 第78-8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