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2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水热液化研究进展 | 第15-24页 |
1.2.1 均相催化剂 | 第16-21页 |
1.2.2 非均相催化剂 | 第21-24页 |
1.3 工业生产乙醇酸和乳酸现状 | 第24-27页 |
1.3.1 乙醇酸生产现状 | 第24-26页 |
1.3.2 乳酸生产现状 | 第26-27页 |
1.4 乙醇酸和乳酸分离研究进展 | 第27-30页 |
1.4.1 乙醇酸分离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1.4.2 乳酸分离研究进展 | 第29-30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32-41页 |
2.1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32-33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2.1.2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3-37页 |
2.2.1 水热液化装置 | 第33-34页 |
2.2.2 水热液化实验流程 | 第34-35页 |
2.2.3 水热液化产物分离 | 第35-36页 |
2.2.4 水热液化温度条件实验 | 第36页 |
2.2.5 水热液化水热剂浓度条件实验 | 第36页 |
2.2.6 水热液化固液比条件实验 | 第36页 |
2.2.7 水热液化时间条件实验 | 第36-37页 |
2.2.8 有机酸萃取单因素实验 | 第37页 |
2.2.9 逆流萃取实验 | 第37页 |
2.3 产物表征手段和测试方法 | 第37-39页 |
2.4 原料成分分析 | 第39页 |
2.5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 | 第39页 |
2.6 气质联用检测条件 | 第39-40页 |
2.7 CHEM OFFICE软件计算模块 | 第40-41页 |
第3章 胺类水热液化UNDARIA PINNATIFIDA残渣研究 | 第41-86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UN DARIA PINNATIFIDA残渣的形貌和晶相分析 | 第41-42页 |
3.3 水热液化条件对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42-50页 |
3.3.1 温度对水热液化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42-44页 |
3.3.2 胺浓度对水热液化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44-46页 |
3.3.3 固液比对水热液化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46-48页 |
3.3.4 水热时间对水热液化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48-50页 |
3.4 水热液化产物成分分析 | 第50-57页 |
3.4.1 植物油基化合物组成分析 | 第50-54页 |
3.4.2 液相产物组成分析 | 第54-56页 |
3.4.3 固体残渣分析 | 第56-57页 |
3.5 胺类水热剂回收研究 | 第57-59页 |
3.6 水热液化的响应面优化 | 第59-74页 |
3.6.1 甲胺水热剂制备乙醇酸的响应面优化 | 第59-64页 |
3.6.2 乙胺水热剂制备乳酸的响应面优化 | 第64-69页 |
3.6.3 丙胺水热剂制备植物油基化合物的响应面优化 | 第69-74页 |
3.7 水热液化过程机理研究 | 第74-84页 |
3.7.1 水热液化制备植物油基化合物机理研究 | 第74-80页 |
3.7.2 水热液化制备有机酸机理研究 | 第80-84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4章 羟基羧酸络合萃取研究 | 第86-109页 |
4.1 引言 | 第86-87页 |
4.2 萃取体系研究 | 第87-90页 |
4.2.1 萃取剂筛选 | 第87-88页 |
4.2.2 相调节剂筛选 | 第88-89页 |
4.2.3 萃取体系筛选 | 第89-90页 |
4.3 萃取单因素研究 | 第90-99页 |
4.3.1 萃取温度对萃取平衡的影响 | 第90-92页 |
4.3.2 搅拌速度对萃取平衡的影响 | 第92-93页 |
4.3.3 搅拌时间对萃取平衡的影响 | 第93-94页 |
4.3.4 静置时间对萃取平衡的影响 | 第94页 |
4.3.5 相比对萃取平衡的影响 | 第94-96页 |
4.3.6 溶液p H值对萃取平衡的影响 | 第96-97页 |
4.3.7 无机盐对萃取平衡的影响 | 第97-99页 |
4.4 萃取有机酸络合方式研究 | 第99-103页 |
4.5 萃取有机酸模型研究 | 第103-107页 |
4.5.1 单一溶质萃取模型研究 | 第103-105页 |
4.5.2 混合溶质萃取模型研究 | 第105-106页 |
4.5.3 单双溶质萃取平衡对比 | 第106-10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第5章 水热液化液中羟基羧酸萃取分离工艺研究 | 第109-133页 |
5.1 引言 | 第109页 |
5.2 检测条件优化 | 第109-114页 |
5.3 水热液化液预处理 | 第114-116页 |
5.4 多级错流萃取过程研究 | 第116-117页 |
5.5 多级逆流萃取过程研究 | 第117-122页 |
5.6 反萃工艺过程研究 | 第122-124页 |
5.7 分馏萃取过程研究 | 第124-130页 |
5.7.1 分馏萃取模型假设 | 第124-125页 |
5.7.2 理论分馏萃取过程参数 | 第125-127页 |
5.7.3 串级工艺设计步骤 | 第127-129页 |
5.7.4 串级工艺设计应用 | 第129-130页 |
5.8 有机相再生研究 | 第130-131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结论 | 第133-135页 |
创新点 | 第135-136页 |
展望 | 第136-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5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51-153页 |
致谢 | 第153-154页 |
个人简历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