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EcR和MIH基因在中华绒螯蟹蜕壳过程中的相互调节机制研究

摘要第4-9页
ABSTRACT第9-14页
引言第18-2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21-35页
    1.1 甲壳动物蜕壳周期的研究第21-22页
    1.2 甲壳动物蜕壳相关组织的研究第22-23页
    1.3 蜕皮抑制激素(MIH)第23-27页
        1.3.1 MIH基因的结构与作用第23-24页
        1.3.2 MIH调控蜕皮激素分泌的相关机制研究第24-25页
        1.3.3 MIH基因在蜕壳周期内表达量的变化第25-26页
        1.3.4 MIH基因对Y-器官的作用第26-27页
    1.4 蜕皮激素(EH)第27-32页
        1.4.1 蜕皮激素的合成第27-29页
        1.4.2 蜕皮激素和EcR基因的转录调控第29-31页
        1.4.3 EcR和RXR基因的相关研究第31-32页
    1.5 甲壳动物蜕壳生长的研究进展第32-33页
        1.5.1 转录组测序在甲壳动物蜕壳生长研究中的应用第32页
        1.5.2 RNA干扰技术第32-33页
    1.6 研究展望第33-35页
第二章 中华绒螯蟹蜕壳周期内的基因表达特征研究第35-53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6-41页
        2.1.1 取材第36页
        2.1.2 RNA的提取和RNA-Seq文库的准备第36-38页
        2.1.3 转录组序列的组装第38页
        2.1.4 转录组序列的注释第38-39页
        2.1.5 差异表达分析第39页
        2.1.6 qPCR验证第39-41页
    2.2 结果第41-50页
        2.2.1 转录组的组装第41-43页
        2.2.2 转录组的注释第43-45页
        2.2.3 不同蜕壳阶段的差异表达基因第45-48页
        2.2.4 qPCR验证第48-50页
    2.3 讨论第50-52页
        2.3.1 中华绒螯蟹的转录组组装第50页
        2.3.2 不同蜕壳阶段的转录组数据分析第50-52页
    2.4 小结第52-53页
第三章 中华绒螯蟹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评估第53-70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54-58页
        3.1.1 实验材料第54页
        3.1.2 RNA的提取和cDNA的合成第54-56页
        3.1.3 内参基因的选择和引物设计第56-58页
        3.1.4 荧光定量PCR (qPCR)第58页
        3.1.5 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分析第58页
        3.1.6 内参基因筛选结果的验证第58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8-67页
        3.2.1 引物的扩增效率及特异性第58-59页
        3.2.2 内参基因的表达扩增值第59-63页
        3.2.3 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分析第63-66页
        3.2.4 内参基因筛选结果的验证第66-67页
    3.3 讨论第67-69页
    3.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EcR与MIH基因在中华绒螯蟹蜕壳过程中的时空表达特征分析第70-8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71-79页
        4.1.1 EcR基因和MIH基因的原核表达第71-75页
        4.1.2 EcR和MIH基因的多克隆抗体制备第75页
        4.1.3 Western blot第75-77页
        4.1.4 荧光免疫组化第77-78页
        4.1.5 ELISA法测定蜕皮激素含量第78-79页
    4.2 结果第79-85页
        4.2.1 MIH与EcR基因的原核表达第79-80页
        4.2.2 不同组织中MIH与EcR基因的蛋白水平表达分析第80-81页
        4.2.3 MIH基因在眼柄组织中的荧光免疫组化分析第81-82页
        4.2.4 EcR基因在肌肉组织中的荧光免疫组化分析第82-84页
        4.2.5 不同蜕壳阶段中EcR与MIH的蛋白水平表达分析第84页
        4.2.6 蜕壳周期内蜕皮激素(EH)含量的变化第84-85页
    4.3 讨论第85-88页
    4.4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五章 EcR与MIH基因的功能互作研究第89-103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89-93页
        5.1.1 实验河蟹的来源与饲养第89-90页
        5.1.2 RNAi实验第90-92页
            5.1.2.1 中华绒螯蟹MIH与EcR基因dsRNA的引物设计第90-91页
            5.1.2.2 MIH和EcR基因干扰片段的扩增第91页
            5.1.2.3 EcR和MIH基因dsRNA的制备第91-92页
            5.1.2.4 dsRNA的注射及MIH与EcR基因敲减效率的检测第92页
        5.1.3 MIH重组蛋白的获得第92-93页
        5.1.4 MIH重组蛋白和抗体的注射第93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93-99页
        5.2.1 EcR与MIH基因敲减效率检测第93页
        5.2.2 敲减EcR基因对MIH基因的表达影响第93页
        5.2.3 敲减MIH基因对EcR基因的表达影响第93-95页
        5.2.4 注射MIH抗体和重组蛋白对MIH基因的表达影响第95-96页
        5.2.5 注射MIH抗体和重组蛋白对EcR基因的表达影响第96-97页
        5.2.6 在蜕壳前期敲减EcR和MIH基因对河蟹蜕壳的影响第97-98页
        5.2.7 在蜕壳后期持续敲减EcR和MIH基因及注射MIH抗体和重组蛋白对河蟹蜕壳的影响第98-99页
    5.3 讨论第99-101页
    5.4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全文小结第103-105页
展望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29页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第129-130页
致谢第130-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差异研究--以上海DJ学院为例
下一篇:钴基光电解水析氧复合阳极的低温制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