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植物营养、代谢与呼吸论文--光合作用、碳素同化作用论文

三种代表性植物光合电子传递活性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前言第11-12页
1 文献综述第12-23页
    1.1 光系统Ⅱ(PSⅡ)光抑制研究进展第12-15页
        1.1.1 PSⅡ光抑制第12页
        1.1.2 PSⅡ光抑制的防御第12-15页
            1.1.2.1 热耗散第12-13页
            1.1.2.2 围绕PSⅡ的环式电子传递第13-14页
            1.1.2.3 光呼吸第14页
            1.1.2.4 抗氧化系统第14-15页
    1.2 质体醌(PQ)氧化还原状态调节研究进展第15-16页
        1.2.1 状态转换第15页
        1.2.2 叶绿体呼吸第15-16页
        1.2.3 光合基因调控第16页
    1.3 光系统Ⅰ(PSⅠ)光抑制研究进展第16-18页
        1.3.1 PSⅠ光抑制第16页
        1.3.2 PSⅠ光抑制的防御第16-18页
            1.3.2.1 PSⅡ与PSⅠ间的相互作用第16-17页
            1.3.2.2 围绕PSⅠ的环式电子传递第17页
            1.3.2.3 水水循环第17-18页
    1.4 研究对象第18-20页
        1.4.1 常春藤第18-19页
        1.4.2 日本大叶藻第19页
        1.4.3 鼠尾藻第19-20页
    1.5 研究技术第20-22页
        1.5.1 叶绿素荧光原理第20-21页
        1.5.2 多功能植物效率分析(M-PEA)技术第21-22页
        1.5.3 调制叶绿素荧光(PAM)技术第22页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2页
    1.7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2-23页
2 常春藤光合电子传递活性的研究第23-3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4-25页
        2.1.1 样品的采集第24页
        2.1.2 快速荧光、延迟荧光及820nm光反射同步测量第24-25页
        2.1.3 数据分析第25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5-35页
        2.2.1 常春藤PSⅡ活性日变化动力学第25-29页
        2.2.2 常春藤PSⅡ至PSⅠ电子传递活性日变化动力学第29-32页
        2.2.3 常春藤PSⅠ活性日变化第32-34页
        2.2.4 常春藤PSⅡ与PSⅠ季节变化动力学第34-35页
    2.3 讨论第35-38页
3 日本大叶藻光合电子传递活性的研究第38-5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3.1.1 海草采集与培养第39页
        3.1.2 热处理第39页
        3.1.3 快速荧光,延迟荧光与820nm光反射同步测量第39-40页
        3.1.4 JⅠP-test第40页
        3.1.5 DF与MR分析第40页
        3.1.6 数据分析第40-41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1-52页
        3.2.1 升温过程(20-32℃)PSⅡ供体侧活性变化第41-43页
        3.2.2 升温过程PSⅡ反应中心活性变化第43-45页
        3.2.3 上限高温(32℃)条件下PSⅡ供体侧及PSⅡ反应中心活性变化第45页
        3.2.4 上限高温条件下PSⅡ受体侧活性变化第45-49页
        3.2.5 上限高温条件下PSⅡ处能量分配变化第49-50页
        3.2.6 上限高温条件下PSⅠ活性变化第50-52页
    3.3 讨论第52-54页
4 鼠尾藻光合电子传递活性的研究第54-6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5-57页
        4.1.1 海藻采集与培养第55页
        4.1.2 快速光响应曲线测量第55页
        4.1.3 快速荧光与820nm光反射同步测量第55-56页
        4.1.4 JⅠP-test第56页
        4.1.5 MR分析第56页
        4.1.6 数据分析第56-57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7-63页
        4.2.1 光合能力季节变化第57页
        4.2.2 PSⅡ活性季节变化第57-59页
        4.2.3 PSⅠ活性季节性变化第59-60页
        4.2.4 光合活性下调期间光合电子传递动力学变化第60-63页
    4.3 讨论第63-65页
5 结论第65-66页
6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81页
致谢第81-82页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下一篇:不同法向载荷下轮轨材料滚动摩擦磨损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