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引言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国内外城市公园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国内城市公园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2 国外城市公园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18页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8页
    1.5 课题的创新性第18页
    1.6 研究方法第18-21页
第2章 景观生态学相关概念内涵第21-28页
    2.1 景观生态学的起源和发展第21页
    2.2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第21-25页
        2.2.1 基质基本原理第22页
        2.2.2 斑块基本原理第22-23页
        2.2.3 廊道基本原理第23-24页
        2.2.4 异质性基本原理第24-25页
    2.3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第25-28页
        2.3.1 景观的结构第25-26页
        2.3.2 景观的功能第26页
        2.3.3 景观的变化第26-28页
第3章 城市公园基本理论研究第28-35页
    3.1 城市公园的含义第28页
    3.2 城市公园的特征第28-30页
    3.3 城市公园的功能第30-32页
    3.4 城市公园的分类第32-33页
    3.5 景观生态学理论内涵与城市公园的关系第33-35页
第4章 景观生态学理论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第35-47页
    4.1 景观生态学理论在城市公园中的设计原则第35-37页
        4.1.1 多样性原则第35页
        4.1.2 共生性原则第35-36页
        4.1.3 地域性原则第36页
        4.1.4 可持续发展性原则第36-37页
    4.2 景观生态学理论在城市公园中的设计策略第37-41页
        4.2.1 体现资源特色策略第37-39页
        4.2.2 突出文化共生策略第39-40页
        4.2.3 形象定位策略第40-41页
    4.3 景观生态学理论下的城市公园各组成要素设计方法第41-45页
        4.3.1 地形的选择要点和处理方法第41页
        4.3.2 水处理方法第41-42页
        4.3.3 植物生态设计第42-43页
        4.3.4 生态驳岸第43-44页
        4.3.5 小品及其他第44-45页
    4.4 景观生态学理论内涵对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指导第45-47页
        4.4.1 城市公园道路网络建设第45页
        4.4.2 城市公园边界生态化处理第45-46页
        4.4.3 城市公园植物配置手法第46-47页
第5章 景观生态学在黄河文化主题公园中的研究与应用第47-67页
    5.1 项目概况第47-50页
        5.1.1 项目区位第47页
        5.1.2 地理条件第47-48页
        5.1.3 气候条件第48页
        5.1.4 水文特征第48-49页
        5.1.5 地表附着物现状分析第49-50页
    5.2 设计指导思想第50页
    5.3 设计目标及原则第50-51页
        5.3.1 设计目标第50页
        5.3.2 设计原则第50-51页
    5.4 场地现状优劣势分析第51页
    5.5 设计布局及分区第51-60页
    5.6 景观生态学理论在黄河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第60-67页
        5.6.1 地形的生态设计第60页
        5.6.2 植物生态布局第60-63页
        5.6.3 水体生态设计第63-64页
        5.6.4 驳岸生态设计第64-66页
        5.6.5 其他设施生态化设计第66页
        5.6.6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结语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附录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先秦道家“德”观念研究
下一篇:三种代表性植物光合电子传递活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