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一、班级授课制下的因材施教 | 第10-11页 |
二、走班制教学的难题 | 第11-12页 |
三、与走班制教学配套的分轨制课程探索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从学制分轨到课程分轨 | 第14-33页 |
一、学制分轨 | 第14-15页 |
二、教学分轨 | 第15-26页 |
(一) 教学分轨的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二)分轨制教学所具有的优势 | 第19-21页 |
(三) 我国在教学层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 | 第21-26页 |
(四) 教学层面分轨的不足之处 | 第26页 |
三、课程分轨 | 第26-33页 |
(一) 课程分轨思想的产生及其发展变化 | 第27-31页 |
(二)在不同国家课程分轨的实施状况 | 第31-32页 |
(三)课程分轨的优势所在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满足学生基本需求的常规课程 | 第33-36页 |
一、英语课程 | 第33-34页 |
二、数学课程 | 第34页 |
三、科学方面的课程 | 第34页 |
四、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 | 第34页 |
五、外国语类和艺术类课程 | 第34-36页 |
第四章 为升学和兴趣准备的荣誉课程 | 第36-44页 |
一、常规课程和荣誉课程之间的差别 | 第36-37页 |
二、荣誉课程基本概况 | 第37-38页 |
三、荣誉课程的具体实施——以英语语言学科为例 | 第38-41页 |
(一) 英语语言课程1 | 第38-39页 |
(二) 英语语言课程2 | 第39-40页 |
(三) 英语语言课程3 | 第40页 |
(四) 英语语言课程4 | 第40-41页 |
四、四种不同水平课程的差别 | 第41-44页 |
(一) 在内容方面的差异 | 第41-42页 |
(二) 在评价方面的差异 | 第42-44页 |
第五章 从大学下放的先修课程 | 第44-58页 |
一、先修课程的基本概况 | 第45-47页 |
(一) 先修课程的发展和实施 | 第45-47页 |
(二) 先修课程存在的问题 | 第47页 |
二、先修课程的具体实施状况——以英语类先修课程为例 | 第47-50页 |
(一) 英语先修课程的具体实施状况 | 第48-50页 |
(二) 英语先修课程的测试 | 第50页 |
三、先修课程在各方面的差异 | 第50-58页 |
(一) 先修课程在学生选修及测试次数上的不同 | 第50-53页 |
(二) 先修课程在不同州的高中之间存在着不同 | 第53-54页 |
(三) 先修课程的开设在不同的学科上的差异 | 第54-58页 |
第六章 对中国改革的启示 | 第58-63页 |
一、课程层面的启示 | 第58-60页 |
(一) 开设不同层次水平的课程 | 第59-60页 |
(二) 先修课程的开设 | 第60页 |
二、师资的安排应该兼顾教育公平 | 第60-61页 |
三、采用导生制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 | 第61页 |
四、学生在不同班级里流动要具有灵活性 | 第61-62页 |
五、学生自主选课指导方面 | 第62-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