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维度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1 现实意义第13页
        1.2.2 理论意义第13-14页
    1.3 研究概述第14-18页
        1.3.1 国内研究概述第14-17页
        1.3.2 国外研究概述第17-18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8-20页
        1.4.1 研究思路第18-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5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第20-22页
        1.5.1 研究重点和难点第20页
        1.5.2 研究创新点第20-22页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概念阐释及历史形成过程第22-30页
    2.1 价值和价值观第22-23页
        2.1.1 价值第22页
        2.1.2 价值观第22-23页
    2.2 核心价值观第23-24页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24-30页
        2.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的内涵界定第24页
        2.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历史背景及过程第24-30页
第三章 政治维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的理论阐述第30-38页
    3.1 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作用的理论第30-33页
        3.1.1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作用的相关思想和论述第30-31页
        3.1.2 列宁对意识形态作用的相关思想和论述第31页
        3.1.3 中国共产党人对意识形态作用的相关思想和论述第31-32页
        3.1.4 一定社会之中意识形态对政治领域的意义及作用第32-33页
    3.2 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33-38页
        3.2.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内涵的理论第33-35页
        3.2.2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意识形态内涵的理论第35页
        3.2.3 一定社会之中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第35-36页
        3.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价值内核第36-38页
第四章 当代中国政治维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第38-46页
    4.1 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第38-39页
        4.1.1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问题第38-39页
        4.1.2 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作用剖析第39页
    4.2 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第39-41页
        4.2.1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运转提供了价值导向和精神支持第39-41页
        4.2.2 为转型期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现代化提供引导和动力第41页
    4.3 有利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第41-43页
        4.3.1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现状及问题第41-42页
        4.3.2 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产生积极导向作用第42-43页
    4.4 有利于当代中国公民实现其政治权利和义务第43-46页
        4.4.1 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实现依赖于内外两方面的条件第43页
        4.4.2 促进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实现的实践作用第43-46页
第五章 政治维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系统第46-60页
    5.1 党和国家层面政治生活中的培育和践行是主导路径第47-52页
        5.1.1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加强党的领导第47-48页
        5.1.2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推进政治制度建设第48-52页
        5.1.3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打造优良政风第52页
    5.2 社会层面政治参与过程中的培育和践行是连结路径第52-56页
        5.2.1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营造参与型政治文化氛围第54页
        5.2.2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完善制度化政治参与途径第54-56页
        5.2.3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拓宽其他的政治参与渠道第56页
    5.3 个人层面实现政治权利和义务中的培育和践行是保障路径第56-60页
        5.3.1 通过道德实践活动提升公民道德水准第57页
        5.3.2 通过教育宣传培养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和公共精神第57-58页
        5.3.3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素养第58-60页
结语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下一篇:我国农村反贫困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西省P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