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学术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中外历史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2 赵树理小说与上党梆子结合的背景 | 第11-15页 |
2.1 熟悉的生存环境及创作身份多样化 | 第11-13页 |
2.2 社会政治形态 | 第13-15页 |
3 上党梆子与赵树理小说互文性分析 | 第15-28页 |
3.1“上党梆子”嵌入小说叙事内容 | 第15-18页 |
3.1.1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叙述单位 | 第16-17页 |
3.1.2 塑造生动形象的叙述单位 | 第17-18页 |
3.2 叙事语言的成功 | 第18-24页 |
3.2.1“对白式”叙事语言 | 第18-21页 |
3.2.2“动作性”的叙事语言 | 第21-23页 |
3.2.3“可唱”式的大众叙事语言 | 第23-24页 |
3.3 确立以“农民”为主的叙事视角 | 第24-28页 |
4 小说与上党梆子结合的民间意义 | 第28-37页 |
4.1 促进上党梆子发展 | 第28-30页 |
4.2 实践“大众化”审美追求 | 第30-32页 |
4.3 局限 | 第32-37页 |
5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