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

基于代谢和转运的尼美舒利肝毒性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10页
Abstract第10-16页
第1章 绪论第21-33页
    1.1 肝脏介导的代谢和转运在药物引起的肝损伤中的作用第21-24页
        1.1.1 肝脏介导的代谢在药物引起的肝损伤中的作用第21-23页
        1.1.2 肝脏介导的转运在药物引起的肝损伤中的作用第23-24页
    1.2 代谢酶和转运体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第24-27页
        1.2.1 代谢酶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第24-25页
        1.2.2 转运体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第25-27页
    1.3 选题依据和研究计划第27-33页
        1.3.1 选题依据第27-30页
        1.3.2 研究计划第30-33页
第2章 NIM代谢活化与肝细胞毒性研究第33-53页
    2.1 实验目的第33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3-37页
        2.2.1 材料与试剂第33-34页
        2.2.2 仪器与条件第34页
        2.2.3 尼美舒利亚硝基中间体(NIM-NO)的合成第34-35页
        2.2.4 肝微粒体孵化第35页
        2.2.5 肝胞浆孵化第35-36页
        2.2.6 重组人CYP酶孵化第36页
        2.2.7 人和大鼠原代肝细胞孵化第36-37页
        2.2.8 样品预处理第37页
        2.2.9 数据分析第3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7-51页
        2.3.1 GSH结合物鉴定第37-39页
        2.3.2 NIM-NH_2-GSH生成途径研究第39-40页
        2.3.3 NIM还原活化机制研究第40-45页
        2.3.4 参与还原活化过程的胞浆酶鉴定第45-47页
        2.3.5 NIM-OH-GSH生成途径研究第47-48页
        2.3.6 NIM-OH-GSH生成酶表型鉴定第48-49页
        2.3.7 NIM代谢活化过程与肝细胞毒性的关系第49-51页
    2.4 结论第51-53页
第3章 基于转运体的NIM胆汁淤积型肝毒性机制研究第53-75页
    3.1 实验目的第53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53-60页
        3.2.1 材料与试剂第53-54页
        3.2.2 仪器与条件第54-56页
        3.2.3 大鼠给药方案和样品采集第56-57页
        3.2.4 肝细胞分离与培养第57页
        3.2.5 d_8-TCA/CDFDA在肝细胞三明治模型中的累积实验第57-58页
        3.2.6 d_8-TCA/CDFDA在肝细胞三明治模型中的外排实验第58页
        3.2.7 d_8-TCA摄取抑制实验第58页
        3.2.8 样品预处理第58-59页
        3.2.9 数据分析第59-6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0-73页
        3.3.1 生物样品定量分析第60-61页
        3.3.2 NIM在大鼠体内的胆汁淤积型肝毒性第61-63页
        3.3.3 大鼠血浆和肝脏中主要代谢物鉴定及浓度测定第63-66页
        3.3.4 NIM及其主要代谢物对d_8-TCA在大鼠肝细胞三明治模型中转运的影响第66-67页
        3.3.5 NIM及其主要代谢物对胆汁酸摄取转运体的抑制第67-69页
        3.3.6 NIM及其主要代谢物对CDF在大鼠肝细胞三明治模型中转运的影响第69-72页
        3.3.7 NIM及M1对d_8-TCA和CDF在人肝细胞三明治模型中转运的影响第72-73页
    3.4 结论第73-75页
第4章 基于转运体的NIM和对乙酰氨基酚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第75-91页
    4.1 实验目的第75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75-81页
        4.2.1 材料与试剂第75页
        4.2.2 仪器与条件第75-77页
        4.2.3 大鼠给药方案和样品采集第77-78页
        4.2.4 大鼠肝微粒体(RLM)制备第78页
        4.2.5 大鼠肝脏UGTs和CYP2E1活性考察第78-79页
        4.2.6 大鼠肝脏MRP2和MRP3 mRNA的定量分析第79-80页
        4.2.7 大鼠肝脏GSH水平测定第80页
        4.2.8 样品预处理第80页
        4.2.9 数据分析第80-8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1-89页
        4.3.1 生物样品定量分析第81-82页
        4.3.2 NIM单次给药对PA及PA-Glu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第82-83页
        4.3.3 NIM多次给药对PA及PA-Glu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第83-84页
        4.3.4 NIM多次给药对PA及PA-Glu在大鼠体内排泄的影响第84-85页
        4.3.5 NIM多次给药对大鼠肝脏UGTs活性的影响第85-86页
        4.3.6 NIM多次给药对大鼠肝脏MRP2和MRP3 mRNA水平的影响第86-87页
        4.3.7 NIM多次给药对PA在大鼠体内代谢活化程度的影响第87-89页
        4.3.8 NIM多次给药对PA在大鼠体内肝毒性的影响第89页
    4.4 结论第89-91页
第5章 基于醛氧化酶的NIM和甲氨蝶呤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第91-107页
    5.1 实验目的第91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91-97页
        5.2.1 材料与试剂第91页
        5.2.2 仪器与条件第91-93页
        5.2.3 大鼠给药方案和样品采集第93-94页
        5.2.4 MTX在大鼠肝细胞三明治模型中的累积实验第94页
        5.2.5 大鼠肝胞浆(RLC)制备及AO活性考察第94页
        5.2.6 大鼠肝脏AO m RNA的定量分析第94-95页
        5.2.7 大鼠肝脏AO蛋白表达水平考察第95页
        5.2.8 大鼠和人原代肝细胞孵化实验第95-96页
        5.2.9 样品预处理第96页
        5.2.10 数据分析第96-9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7-105页
        5.3.1 生物样品定量分析第97页
        5.3.2 NIM多次给药对MTX及 7-OH MTX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第97-99页
        5.3.3 NIM多次给药对MTX及 7-OH MTX在大鼠体内肝脏分布及胆汁排泄的影响第99-100页
        5.3.4 NIM多次给药对MTX及 7-OH MTX在大鼠体内排泄的影响第100-101页
        5.3.5 NIM及M1对MTX在大鼠肝细胞三明治模型中转运的影响第101-102页
        5.3.6 NIM多次给药对大鼠肝脏AO活性的影响第102-103页
        5.3.7 NIM多次给药对大鼠肝脏AO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第103-104页
        5.3.8 NIM对大鼠和人原代肝细胞AO活性的影响第104-105页
    5.4 结论第105-107页
第6章 全文结论第107-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9页
附录 1第129-133页
附录 2第133-150页
作者简介第150-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用于流感疫苗生产的MDCK悬浮细胞流加培养工艺的开发
下一篇:红霉素基因工程菌发酵优化及活细胞传感仪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