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大学生过度手机依赖现象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6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7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7-9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7-8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8-9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典型案例第9-12页
        1.3.1 国内现状与典型案例第9-11页
        1.3.2 国外现状与典型案例第11-12页
        1.3.3 研究述评第12页
    1.4 研究思路与介入方法第12-14页
        1.4.1 研究的思路第12-13页
        1.4.2 介入方法第13-14页
    1.5 概念界定第14-16页
        1.5.1 手机依赖第14-15页
        1.5.2 小组介入第15-16页
第2章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第16-24页
    2.1 研究对象第16页
    2.2 需求评估第16-18页
        2.2.1 学习需求方面第17页
        2.2.2 人际交往状况方面第17-18页
        2.2.3 身心健康方面第18页
    2.3 手机依赖小组工作的可行性分析第18-19页
    2.4 方案的理论依据第19-21页
        2.4.1 优势视角理论第19-20页
        2.4.2 认知行为理论第20页
        2.4.3 社会系统理论第20页
        2.4.4 增权理论第20-21页
    2.5 小组基本情况第21页
    2.6 小组目标第21-23页
        2.6.1 总体目标第21-22页
        2.6.2 具体目标第22-23页
    2.7 活动设计第23-24页
第3章 小组活动的介入进程及分析第24-35页
    3.1 第一次小组活动:缘来“你、我、他”第24-26页
    3.2 第二次小组活动:建立自信心并探索自我第26-27页
    3.3 第三次小组活动:放下手机——同舟共济第27-29页
    3.4 第四次小组活动:手机利弊辩论赛第29-31页
    3.5 第五次小组活动:手机之外更精彩,摆脱手机依赖第31-32页
    3.6 第六次小组活动:老师工作坊第32-35页
第4章 小组工作服务的评估与反思第35-41页
    4.1 小组工作服务的评估第35-39页
        4.1.1 评估方法与内容第35-38页
        4.1.2 组员自我评价第38-39页
        4.1.3 总体目标成效第39页
    4.2 小组工作服务的反思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附录第43-47页
    附件一:大学生手机依赖的调查分析问卷第43-45页
    附件二:手机依赖症测试题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作者简介第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某市三甲医院肿瘤科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能力现状及其培训效果评价
下一篇:农村抗美援朝老兵贫困家庭的个案管理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