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太阳能除湿净化窗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固体除湿材料的表面特征 | 第15页 |
1.3 常用固体除湿材料 | 第15-17页 |
1.4 固体除湿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4.1 国内固体除湿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4.2 国外固体除湿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5 固体除湿剂再生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5.1 国内固体除湿剂再生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5.2 国外固体除湿剂再生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6 空气净化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1.6.1 国内空气净化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6.2 国外空气净化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1.7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5页 |
1.8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9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测试平台 | 第27-37页 |
2.1 实验平台的建立 | 第27-28页 |
2.1.1 实验平台的构成 | 第27-28页 |
2.1.2 工作原理 | 第28页 |
2.2 实验测点布置 | 第28-30页 |
2.3 测试仪器及设备 | 第30-34页 |
2.4 测试工况 | 第34-35页 |
2.5 减少测试误差的措施 | 第35-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性能测试分析 | 第37-56页 |
3.1 除湿性能 | 第37-42页 |
3.1.1 除湿量 | 第37-39页 |
3.1.2 有效除湿时间 | 第39页 |
3.1.3 除湿效率 | 第39-41页 |
3.1.4 进出口空气温升 | 第41页 |
3.1.5 称重法与计算法比较 | 第41-42页 |
3.2 再生性能 | 第42-48页 |
3.2.1 再生量 | 第43-45页 |
3.2.2 再生效率 | 第45-48页 |
3.3 净化性能 | 第48-49页 |
3.4 其他参数变化情况 | 第49-54页 |
3.4.1 除湿过程 | 第49-51页 |
3.4.2 再生过程 | 第51-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辅助再生方式比较 | 第56-63页 |
4.1 辅助再生方式 | 第56-57页 |
4.2 微波再生 | 第57-60页 |
4.3 热风再生 | 第60-61页 |
4.4 比较分析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理论研究与分析 | 第63-72页 |
5.1 除湿净化窗能量平衡方程 | 第63-64页 |
5.1.1 除湿过程能量平衡方程 | 第63-64页 |
5.1.2 再生过程能量平衡方程 | 第64页 |
5.2 参数的确定 | 第64-67页 |
5.2.1 材料参数的确定 | 第64-66页 |
5.2.2 工况参数的选定 | 第66-67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67-70页 |
5.3.1 除湿过程 | 第67-69页 |
5.3.2 再生过程 | 第69-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