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 论文选题的理由 | 第9-10页 |
(二)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第一章 邓小平农村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第15-28页 |
一、邓小平农村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 | 第15-19页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村问题的论述 | 第15-16页 |
(二) 列宁的农村建设思想 | 第16-18页 |
(三) 毛泽东的农村建设思想 | 第18-19页 |
二、邓小平农村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19-25页 |
(一) 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的转换 | 第20页 |
(二) 正确认识中国人多地少和贫穷落后的国情 | 第20-22页 |
(三) 合理吸取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 | 第22-23页 |
(四) 积极借鉴国外关于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 第23-25页 |
三、邓小平农村建设思想发展的历程 | 第25-28页 |
(一) 萌芽时期:1938年太行根据地时期至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 第25页 |
(二) 形成时期: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第25-26页 |
(三) 发展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2年党的十二大 | 第26页 |
(四) 完善时期:1982年党的十二大至1992年南方谈话 | 第26-28页 |
第二章 邓小平农村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28-46页 |
一、邓小平关于农村重要地位的思想 | 第28-31页 |
(一)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根本 | 第28-29页 |
(二) 农民是国家发展的主体 | 第29-30页 |
(三) 农村是国家安定团结的根基和改革开放的开端 | 第30-31页 |
二、邓小平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 | 第31-35页 |
(一) 发展农业要抓住粮食这个根本 | 第31-32页 |
(二) 发展农业要靠正确的政策 | 第32-33页 |
(三) 发展农业要靠科技和人才 | 第33-34页 |
(四) 发展农业要靠多种经营 | 第34-35页 |
三、邓小平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思想 | 第35-38页 |
(一) 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 第35-36页 |
(二)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 第36-37页 |
(三) 扩大农民自主管理的权力 | 第37-38页 |
(四) 加强对农民民主权利的保障 | 第38页 |
四、邓小平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 | 第38-41页 |
(一) 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 第39-40页 |
(二)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培育“四有”农民 | 第40-41页 |
五、邓小平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 | 第41-46页 |
(一) 疏通城乡交流 | 第41-42页 |
(二) 促进工业和农业相互支援 | 第42-43页 |
(三) 发展乡镇企业 | 第43-44页 |
(四) 缩小城乡差距 | 第44-46页 |
第三章 邓小平农村建设思想的价值原则 | 第46-59页 |
一、以社会主义为根本方向 | 第46-49页 |
(一)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第46-47页 |
(二) 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 | 第47-48页 |
(三) 坚持共同富裕 | 第48-49页 |
二、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任务 | 第49-51页 |
(一) 农业生产是农村建设的中心 | 第50页 |
(二) 努力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 第50-51页 |
三、以农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 | 第51-55页 |
(一) 按农民意愿办事 | 第51-52页 |
(二) 尊重农民首创精神 | 第52-53页 |
(三) 提高农民收入 | 第53-55页 |
四、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 | 第55-59页 |
(一) 按客观规律发展农业 | 第55-56页 |
(二) 按实际情况发展农业 | 第56-59页 |
第四章 邓小平农村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现实启示 | 第59-69页 |
一、邓小平农村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 | 第59-61页 |
(一) 邓小平农村建设思想的理论意义 | 第59-60页 |
(二) 邓小平农村建设思想的实践意义 | 第60-61页 |
二、邓小平农村建设思想的现实启示 | 第61-69页 |
(一) 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 | 第61-63页 |
(二) 必须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 | 第63-64页 |
(三) 必须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 第64-65页 |
(四) 必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第65-66页 |
(五) 必须统筹城乡发展 | 第66-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