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血源颗粒治疗干燥综合征合并焦虑的临床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1-21页 |
1. 干燥综合征合并焦虑病因病机的相关研究 | 第11-17页 |
1.1 干燥综合征合并焦虑抑郁的流行病学 | 第11页 |
1.2 干燥综合征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机理 | 第11-14页 |
1.3 中医对干燥综合征和焦虑症的认识 | 第14-17页 |
2. 干燥综合征合并焦虑抑郁的治疗进展 | 第17-21页 |
2.1 传统中医治疗 | 第17-18页 |
2.2 中成药治疗 | 第18-19页 |
2.3 西医治疗 | 第19-21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1-31页 |
1. 临床资料 | 第21-23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21-22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22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22-2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2.1 患者的纳入和分组 | 第23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23页 |
2.3 调查内容 | 第23-24页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4页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24-25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5-31页 |
3.1 治疗前两组资料的对比分析 | 第25-26页 |
3.2 治疗结果分析 | 第26-29页 |
3.3 安全性指标分析 | 第29-31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1-35页 |
1. 津血源颗粒的立法依据 | 第31-33页 |
1.1 血虚津亏,生化乏源 | 第31页 |
1.2 气机失畅,脉道不通 | 第31-32页 |
1.3 津血源颗粒方证分析 | 第32-33页 |
2. 津血源颗粒有效性评价 | 第33页 |
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附录 | 第39-43页 |
中英文缩略语表 | 第39-40页 |
中医症状体征量化分级标准 | 第40-41页 |
医院焦虑量表(HADa) | 第41-42页 |
焦虑自评量表(SAS) | 第42-4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