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草地学、草原学论文--草原土壤学论文

武功山草甸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变异及影响因素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绪论第11-22页
    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9页
        1.2.1 山地草甸生态系统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2 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研究进展第13-16页
        1.2.3 土壤理化性质研究第16-18页
        1.2.4 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研究进展第18-19页
        1.2.5 植被生物量研究进展第19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1.4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5 技术路线第21-2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2-28页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第22页
    2.2 试验设计与样品采集第22-26页
        2.2.1 试验设计第22-23页
        2.2.2 样品采集与测定第23-26页
    2.3 数理统计方法第26-28页
3 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酶活性研究第28-44页
    3.1 山地草甸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分布第28-34页
        3.1.1 草甸土壤细菌测序数据预处理统计及质控概况第28-29页
        3.1.2 不同海拔高度及退化程度草甸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第29-30页
        3.1.3 不同海拔高度及退化程度草甸土壤细菌类群分析第30-34页
    3.2 山地草甸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分布第34-39页
        3.2.1 草甸土壤真菌测序数据预处理统计及质控概况第34-35页
        3.2.2 不同海拔高度及退化程度草甸土壤真菌多样性分析第35-36页
        3.2.3 不同海拔高度及退化程度草甸土壤真菌类群分析第36-39页
    3.3 山地草甸土壤酶活性研究第39-41页
        3.3.1 草甸土壤酶活性描述性统计第39-40页
        3.3.2 山地草甸土壤蔗糖酶活性第40页
        3.3.3 山地草甸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第40-41页
        3.3.4 山地草甸土壤脲酶活性第41页
    3.4 讨论第41-43页
        3.4.1 不同海拔高度对山地草甸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第41-42页
        3.4.2 不同退化程度对山地草甸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第42页
        3.4.3 山地草甸土壤酶活性第42-43页
    3.5 小结第43-44页
4 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变异特征第44-85页
    4.1 山地草甸土壤物理性质变异特征第44-66页
        4.1.1 山地草甸土壤容重及孔隙度第44-47页
        4.1.2 山地草甸土壤机械组成第47-52页
        4.1.3 山地草甸土壤水分特征第52-63页
        4.1.4 山地草甸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异规律第63-66页
    4.2 山地草甸土壤化学性质变异特征第66-76页
        4.2.1 山地草甸土壤酸度和有机质第66-70页
        4.2.2 山地草甸土壤大量元素第70-73页
        4.2.3 山地草甸土壤中量元素第73-74页
        4.2.4 山地草甸土壤微量元素第74-76页
    4.3 山地草甸土壤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76-79页
        4.3.1 山地草甸土壤物理指标相关性分析第76-77页
        4.3.2 山地草甸化学指标相关性分析第77-79页
    4.4 讨论第79-84页
        4.4.1 山地草甸土壤物理性质变异特征第79-82页
        4.4.2 山地草甸土壤化学性质变异特征第82-84页
    4.5 小结第84-85页
5 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微生物学变异驱动分析及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第85-102页
    5.1 山地草甸土壤微生物学特性与理化性质关系分析第86-96页
        5.1.1 山地草甸土壤细菌群落特征与理化性质关系分析第86-90页
        5.1.2 真菌多样性与理化性质分析第90-96页
    5.2 山地草甸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第96-99页
        5.2.1 山地草甸土壤质量评价初始指标集合第96页
        5.2.2 山地草甸土壤质量评价MDS的确定第96-99页
    5.3 讨论第99-101页
        5.3.1 山地草甸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变异因子分析第99页
        5.3.2 山地草甸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第99-100页
        5.3.3 MDS与SQI模型相结合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第100-101页
    5.4 小结第101-102页
6 山地草甸生物量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土壤质量关联性分析第102-109页
    6.1 山地草甸植被生物量特征分析第102-104页
        6.1.1 山地草甸植被生物量相关指标分析第102-103页
        6.1.2 不同海拔及退化程度山地草甸植被生物量与叶片养分含量第103-104页
        6.1.3 不同海拔及退化程度山地草甸植被生物量的分配特征第104页
    6.2 山地草甸植被生物量与土壤生物学特性及理化特征关系分析第104-107页
        6.2.1 植被生物量与土壤细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分析第104-105页
        6.2.2 植被生物量与土壤真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分析第105-106页
        6.2.3 植被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的关系分析第106页
        6.2.4 植被生物量与土壤综合质量指数的关系分析第106-107页
    6.3 讨论第107-108页
        6.3.1 武功山山地草甸植被生物量分布特征第107页
        6.3.2 植被生物量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第107-108页
        6.3.3 植被生物量与土壤酶及理化性质的关系第108页
    6.4 小结第108-10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09-111页
    7.1 主要结论第109-110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10页
    7.3 研究展望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作者简历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津血源颗粒治疗干燥综合征合并焦虑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海艾汤加减方外泡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