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我国流动人口参选困境概述 | 第10-22页 |
一、流动人口选举权概述 | 第10-15页 |
(一) 流动人口的概念和特征 | 第10-14页 |
(二) 流动人口选举权的含义和特点 | 第14-15页 |
二、我国流动人口参选面临的困境 | 第15-18页 |
(一) 户籍地参选面临的困境 | 第16-17页 |
(二) 流入地参选面临的困境 | 第17-18页 |
三、解决流动人口参选困境的探索 | 第18-22页 |
(一) 义乌、宁波的改革探索 | 第18-20页 |
(二) 义乌、宁波做法中存在的不足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我国流动人口参选困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28页 |
一、户籍制度的弊端 | 第22页 |
二、选举制度的不合理设计 | 第22-26页 |
(一) 选区划分不合理 | 第22-23页 |
(二) 选民登记不合理 | 第23-24页 |
(三) 代表名额分配不合理 | 第24-25页 |
(四) 选举监督机制及选举权司法救济途径的缺失 | 第25-26页 |
三、流动人口参选缺乏配套的利益关联机制 | 第26-27页 |
四、流动人口自身的主观原因 | 第27-28页 |
(一) 更注重经济诉求,选举意识淡薄 | 第27页 |
(二) 政治效能感低,民主意识淡薄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解决我国流动人口参选困境的对策 | 第28-37页 |
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 第28-30页 |
(一) 加快户籍制度立法 | 第28-29页 |
(二) 剥离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福利和特权 | 第29-30页 |
二、完善现行选举制度 | 第30-33页 |
(一) 规定科学合理的选区划分方法 | 第30-31页 |
(二) 完善现行选民登记制度 | 第31-32页 |
(三) 改革代表名额分配办法 | 第32-33页 |
(四) 建立规范、科学、完善的选举权监督救济机制 | 第33页 |
三、建立利益关联机制 | 第33-34页 |
(一) 加快实现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参选 | 第33-34页 |
(二) 建立流动人口利益组织机构 | 第34页 |
四、从经济角度提高流动人口参选积极性 | 第34-35页 |
(一) 政府划拨专项资金保障流动人口参选 | 第34-35页 |
(二) 提高流动人口的经济收入 | 第35页 |
五、提高流动人口民主意识,保障选举权利实现 | 第35-37页 |
(一)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流动人口权利意识和责任感 | 第35-36页 |
(二) 实现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真正平等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