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菱茎的简介 | 第10页 |
1.1.1 原形态 | 第10页 |
1.1.2 分布 | 第10页 |
1.1.3 相关研究 | 第10页 |
1.2 烹调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 | 第10-13页 |
1.2.1 水煮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 | 第11页 |
1.2.2 油炒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 | 第11页 |
1.2.3 微波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4 蒸汽烹调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 | 第12页 |
1.2.5 烧烤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6 油炸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 | 第13页 |
1.3 多酚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多酚的提取 | 第13-15页 |
1.3.2 多酚纯化 | 第15-16页 |
1.3.3 多酚的生物活性 | 第16-17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不同烹调方法对菱茎营养成分的影响 | 第20-34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0-21页 |
2.1.1 试验原料 | 第20页 |
2.1.2 试验试剂 | 第20-21页 |
2.1.3 仪器设备 | 第21页 |
2.2 样品处理 | 第21-22页 |
2.2.1 样品预处理 | 第21-22页 |
2.2.2 烹饪处理 | 第22页 |
2.3 指标测定 | 第22-24页 |
2.3.1 水分含量测定 | 第22页 |
2.3.2 灰分及矿物质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2.3.3 Vc的测定 | 第22-23页 |
2.3.4 总糖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2.3.5 粗纤维的测定 | 第23页 |
2.3.6 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 第23页 |
2.3.7 蛋白质的测定 | 第23页 |
2.3.8 脂肪的测定 | 第23页 |
2.3.9 黄酮的测定 | 第23-24页 |
2.3.10 多酚的测定 | 第24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4-32页 |
2.4.1 不同烹调方法对菱茎水分的影响 | 第24-25页 |
2.4.2 不同烹调方法对菱茎灰分及其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25-27页 |
2.4.3 不同烹调方法对菱茎Vc的影响 | 第27-28页 |
2.4.4 不同烹调方法对菱茎多糖的影响 | 第28页 |
2.4.5 不同烹调方法对菱茎粗纤维的影响 | 第28-29页 |
2.4.6 不同烹调方法对菱茎中粗蛋白的影响 | 第29-30页 |
2.4.7 不同烹调方法对菱茎中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第30页 |
2.4.8 不同烹调方法对菱茎脂肪的影响 | 第30-31页 |
2.4.9 不同烹调方法对菱茎总酚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2.4.10 不同烹调方法对菱茎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32页 |
2.5 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菱茎多酚的提取 | 第34-44页 |
3.1 主要材料、试剂和设备 | 第34-35页 |
3.1.1 材料 | 第34页 |
3.1.2 试剂 | 第34页 |
3.1.3 设备 | 第34-3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3.2.1 菱茎多酚的提取 | 第35页 |
3.2.2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5页 |
3.2.3 多酚提取率的计算 | 第35页 |
3.2.4 单因素实验 | 第35页 |
3.2.5 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 | 第35-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3.3.1 乙醇体积分数对菱茎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 第36页 |
3.3.2 料液比对菱茎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3 提取温度对菱茎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4 提取时间对菱茎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 第38页 |
3.3.5 响应面优化菱茎总酚的提取工艺 | 第38-43页 |
3.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AB-8大孔树脂对菱茎多酚粗提物的纯化 | 第44-5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4.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44页 |
4.1.2 主要仪器 | 第44-4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4.2.1 菱茎粗多酚的提取 | 第45页 |
4.2.2 多酚含量的测定 | 第45页 |
4.2.3 大孔树脂预处理及装柱 | 第45页 |
4.2.4 静态吸附、解吸实验 | 第45-46页 |
4.2.5 动态吸附与解吸实验 | 第46-4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1页 |
4.3.1 大孔树脂静态学性能考察实验结果 | 第47-50页 |
4.3.2 大孔树脂动态学性能考察实验结果 | 第50-51页 |
4.3.3 工艺验证实验及其含量的测定 | 第51页 |
4.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菱茎多酚纯化物的抗氧化分析 | 第52-62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5.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52-53页 |
5.1.2 主要设备 | 第53页 |
5.1.3 试验老鼠 | 第53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53-56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53页 |
5.2.2 自由基清除试验 | 第53-54页 |
5.2.3 体内抗氧化活性测定 | 第54-56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56-60页 |
5.3.1 自由基清除试验 | 第56-58页 |
5.3.2 体内抗氧化 | 第58-60页 |
5.4 小结 | 第60-62页 |
主要结论 | 第62-63页 |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