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相干光WDM系统相位估计和XPM效应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专用术语注释表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0页
        1.2.1 单信道相位估计接收机第14-16页
        1.2.2 WDM 系统 XPM 效应模型的研究第16-17页
        1.2.3 QPSK/OOK混合WDM系统相位估计接收机优化第17-18页
        1.2.4 16-QAM相干光WDM系统相位估计接收机优化第18-19页
        1.2.5 OFDM相干光WDM系统中减小XPM效应的研究第19-20页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20-22页
第二章 单信道相位估计接收机第22-44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激光器相位噪声和相干接收机信号模型第22-25页
        2.2.1 激光器相位噪声第22-24页
        2.2.2 基于DSP的相位估计相干接收机第24-25页
    2.3 弹性M次幂相位估计接收机第25-35页
        2.3.1 针对M-PSK的弹性M次幂相位估计算法第25-30页
        2.3.2 针对M-PSK的弹性M次幂算法性能分析第30-31页
        2.3.3 针对 16-QAM的弹性M次幂相位估计算法第31-34页
        2.3.4 针对 16-QAM的弹性M次幂相位估计算法性能分析第34-35页
    2.4 针对 16-QAM的弹性DA-ML相位估计接收机第35-38页
        2.4.1 针对 16-QAM的弹性DA-ML相位估计算法第36-38页
        2.4.2 针对 16-QAM的弹性DA-ML相位估计算法性能分析第38页
    2.5 仿真结果和性能分析第38-43页
        2.5.1 弹性M次幂相位估计算法BER仿真分析第39-42页
        2.5.2 针对 16-QAM的弹性DA-ML相位估计算法BER仿真分析第42-43页
    2.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WDM系统XPM效应模型的研究第44-61页
    3.1 引言第44页
    3.2 整体的XPM效应模型第44-54页
        3.2.1 色散光纤中强度和相位的转换矩阵第44-47页
        3.2.2 XPM效应模型第47-51页
        3.2.3 整体的XPM效应模型第51-53页
        3.2.4 XPM效应组成分析第53-54页
        3.2.5 系统BER性能分析第54页
    3.3 仿真和性能分析第54-60页
        3.3.1 XPM效应的频率响应第55-57页
        3.3.2 整体的XPM模型精度分析第57-58页
        3.3.3 系统性能分析第58-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QPSK/OOK混合WDM系统相位估计接收机优化第61-88页
    4.1 引言第61页
    4.2 OOK信道引起的XPM效应统计特性分析第61-64页
        4.2.1 NRZ-OOK信号交变分量功率谱密度第61-62页
        4.2.2 XPM效应统计特性第62-64页
    4.3 QPSK信道相位估计接收机块长度优化第64-67页
        4.3.1 M次幂相位估计接收机块长度优化第65-66页
        4.3.2 DA-ML相位估计接收机块长度优化第66-67页
    4.4 QPSK信道相位估计接收机块长度效应消除第67-73页
        4.4.1 弹性M次幂相位估计接收机块长度效应消除第67-70页
        4.4.2 弹性DA-ML相位估计接收机块长度效应消除第70-73页
    4.5 色散非管理光纤链路相位估计接收机块长度效应消除第73-77页
        4.5.1 色散非管理光纤链路整体的XPM模型第74-77页
        4.5.2 色散非管理光纤链路相位估计接收机优化第77页
    4.6 仿真和系统性能分析第77-87页
        4.6.1 优化的输入光功率第78-79页
        4.6.2 传统相位估计接收机性能分析第79-80页
        4.6.3 弹性相位估计接收机性能分析第80-83页
        4.6.4 色散非管理光纤链路相位估计接收机性能分析第83-84页
        4.6.5 弹性相位估计接收机复杂度分析第84-87页
    4.7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五章 16-QAM相干光WDM系统相位估计接收机优化第88-110页
    5.1 引言第88页
    5.2 16-QAM相干光WDM系统XPM效应分析第88-92页
        5.2.1 16-QAM信道交变分量功率谱密度第88-89页
        5.2.2 16-QAM信道引起的XPM效应统计特性分析第89-91页
        5.2.3 16-QAM信道相干接收机信号模型第91-92页
    5.3 WDM系统 16-QAM信道相位估计接收机块长度优化第92-96页
        5.3.1 WDM系统针对 16-QAM的M次幂相位估计接收机块长度优化第92-94页
        5.3.2 WDM系统针对 16-QAM的DA-ML相位估计接收机块长度优化第94-96页
    5.4 WDM系统 16-QAM信道相位估计接收机块长度效应消除第96-104页
        5.4.1 WDM系统针对 16-QAM的弹性M次幂相位估计接收机第96-100页
        5.4.2 WDM系统针对 16-QAM的弹性DA-ML相位估计接收机第100-104页
    5.5 仿真和系统性能分析第104-109页
        5.5.1 16-QAM相干光WDM系统优化的输入光功率第104-105页
        5.5.2 WDM系统传统 16-QAM相位估计接收机性能分析第105-106页
        5.5.3 WDM系统弹性 16-QAM相位估计接收机性能分析第106-109页
    5.6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第六章 OFDM相干光WDM系统中减小XPM效应的研究第110-131页
    6.1 引言第110页
    6.2 OFDM WDM系统中XPM效应分析第110-115页
        6.2.1 DDO-OFDM发射机功率成分分析第110-111页
        6.2.2 DDO-OFDM信号交变分量功率谱密度第111-112页
        6.2.3 DDO-OFDM信道引起的XPM效应统计特性第112-115页
    6.3 DDO-OFDM信道频谱搬移引起XPM效应的分析第115-121页
        6.3.1 频谱搬移对XPM强度噪声的影响第115-118页
        6.3.2 频谱搬移对XPM相位噪声的影响第118-121页
    6.4 CO-OFDM信道误码率分析第121-126页
        6.4.1 CO-OFDM相干接收机信号模型第121-122页
        6.4.2 XPM效应作用下的CO-OFDM信号组成分析第122-124页
        6.4.3 CO-OFDM信道在XPM效应作用下的误码率分析第124-126页
    6.5 仿真和系统性能分析第126-130页
        6.5.1 OFDM WDM系统优化的输入光功率第126-127页
        6.5.2 OFDM WDM系统中CO-OFDM信道误码率分析第127-130页
    6.6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31-134页
    7.1 工作总结第131-132页
    7.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第132-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3页
附录1 理论公式推导第143-157页
附录2 仿真平台系统结构和参数第157-158页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158-159页
附录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59-160页
致谢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衰老细胞的代谢表型及基于FUCCI体系的分选研究
下一篇:Mitoguardin通过MitoPLD调节线粒体融合及维持神经系统稳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