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4页 |
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2 理论与实践意义 | 第8-9页 |
2.1 理论意义 | 第8页 |
2.2.现实意义 | 第8-9页 |
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 第9-12页 |
3.1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9页 |
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3.3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3.4 简评 | 第12页 |
4 研究的方法 | 第12-14页 |
1.生态损害民事责任因果关系认定的难题 | 第14-16页 |
1.1 海洋溢油污染生态损害民事责任赔偿案例 | 第14页 |
1.2 土壤污染生态损害民事责任赔偿案例 | 第14-15页 |
1.3 问题的提出:近年生态损害民事责任案件中因果关系认定的难题 | 第15-16页 |
2.生态损害民事责任因果关系与一般民事责任因果关系的异同 | 第16-23页 |
2.1 生态损害民事责任因果关系与一般民事责任因果关系认定的共性 | 第16-18页 |
2.1.1 客观性 | 第17页 |
2.1.2 相对性 | 第17页 |
2.1.3 顺序性 | 第17页 |
2.1.4 法律性 | 第17-18页 |
2.2 生态损害民事责任因果关系区别于一般民事责任因果关系认定的特性 | 第18-20页 |
2.2.1 生态利益导致结果因素的多元性 | 第18-19页 |
2.2.2 生态系统导致危害结果的延时性 | 第19页 |
2.2.3 不完全的倒查逻辑性和条件性 | 第19-20页 |
2.3 我国传统环境侵权损害因果关系认定无法救济生态损害 | 第20-23页 |
2.3.1 生态损害责任适用传统因果关系认定理论的局限性 | 第20-21页 |
2.3.2 生态损害责任适用传统因果关系认定法律的局限性 | 第21-23页 |
3.国外生态损害民事责任因果关系认定的理论借鉴 | 第23-28页 |
3.1 国外生态损害民事责任因果关系认定的理论类型 | 第23-25页 |
3.1.1 生态损害责任盖然性因果关系认定类型 | 第23页 |
3.1.2 生态损害责任疫学因果关系认定类型 | 第23-24页 |
3.1.3 生态损害责任间接反证因果关系认定类型 | 第24-25页 |
3.2 各生态损害民事责任因果关系认定方法的评价及启示 | 第25-26页 |
3.3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26-28页 |
4.我国生态损害民事责任因果关系认定的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4.1 生态损害民事责任因果关系认定的法理基础 | 第28-29页 |
4.2 以“生态利益”剖析生态损害因果关系认定的社会基础 | 第29-31页 |
5.我国生态损害民事责任因果关系认定的制度完善 | 第31-36页 |
5.1 完善《侵权责任法》中一般因果关系认定的理论 | 第31页 |
5.2 生态损害民事责任因果关系认定适用的条件 | 第31-33页 |
5.2.1 存在生态损害的基础事实 | 第32页 |
5.2.2 严格审查生态损害的鉴定意见 | 第32-33页 |
5.2.3 判定基础事实与法定事实之间的相当因果关系 | 第33页 |
5.3 生态损害民事责任因果关系认定适用的程序 | 第33-36页 |
5.3.1 以“初级盖然性”程度为限定的证明标准 | 第33-34页 |
5.3.2“基础事实”和“经验法则”的补充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个人简介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