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景观为导向的雨水花园设计研究
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1.1.1 城市雨水问题的社会背景 | 第18页 |
1.1.2 风景园林学的学科背景 | 第18-1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3.1 文献综述 | 第19页 |
1.3.2 实地调研 | 第19-20页 |
1.3.3 理论及案例分析 | 第20页 |
1.3.4 实践探索 | 第20-21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雨水花园相关研究概述 | 第22-32页 |
2.1 雨水花园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1.1 低影响开发理论 | 第22页 |
2.1.2 水敏性城市设计 | 第22页 |
2.1.3 海绵城市 | 第22-23页 |
2.1.4 绿色基础设施 | 第23页 |
2.1.5 景观基础设施 | 第23-24页 |
2.2 雨水花园概述 | 第24-27页 |
2.2.1 雨水花园概念解读 | 第24页 |
2.2.2 雨水花园的功能 | 第24-25页 |
2.2.3 雨水花园的类型 | 第25页 |
2.2.4 雨水花园的结构 | 第25-27页 |
2.3 雨水花园相关研究综述 | 第27-30页 |
2.3.1 国外雨水花园研究综述 | 第27页 |
2.3.2 国内雨水花园研究综述 | 第27-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雨水花园设计影响要素分析 | 第32-37页 |
3.1 雨水花园设计影响要素划分 | 第32页 |
3.2 雨水花园设计的“地外”影响要素 | 第32-33页 |
3.2.1 气候 | 第32-33页 |
3.2.2 社会因素 | 第33页 |
3.3 雨水花园设计的“地上”影响要素 | 第33-34页 |
3.3.1 地形地貌 | 第33页 |
3.3.2 设施 | 第33-34页 |
3.3.3 植被 | 第34页 |
3.4 雨水花园设计的“地中”影响要素 | 第34-35页 |
3.4.1 土壤 | 第34-35页 |
3.4.2 雨水管理功能层 | 第35页 |
3.5 雨水花园设计的“地下”影响要素 | 第35-36页 |
3.5.1 地下管线 | 第35页 |
3.5.2 地下水 | 第35-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景观导向的雨水花园设计方法研究 | 第37-58页 |
4.1 景观导向的雨水花园设计要点 | 第37-38页 |
4.1.1 景观统领多专业协同合作 | 第37页 |
4.1.2 功能性与艺术性协调并举 | 第37页 |
4.1.3 遵从地域自然条件 | 第37页 |
4.1.4 低影响、低维护的设计策略 | 第37-38页 |
4.2 雨水花园设计体系的构建 | 第38-41页 |
4.2.1 径流管理体系构建 | 第38-40页 |
4.2.2 景观设计体系构建 | 第40-41页 |
4.3 雨水花园场地规划与地形设计 | 第41-42页 |
4.3.1 确定雨水管理方式及雨水花园形态 | 第41-42页 |
4.3.2 现状地形分析与径流模拟 | 第42页 |
4.3.3 设计地形调控地表径流 | 第42页 |
4.4 雨水花园植物景观设计 | 第42-46页 |
4.4.1 雨水花园植物设计要点 | 第42-44页 |
4.4.2 植物的观赏特性 | 第44页 |
4.4.3 雨水花园植物配置策略 | 第44-46页 |
4.5 雨水花园设施设计 | 第46-48页 |
4.5.1 设施材料的选择与形态设计 | 第47-48页 |
4.5.2 与雨水元素结合营造景观 | 第48页 |
4.6 雨水元素景观营造 | 第48-50页 |
4.6.1 水的主要特性 | 第48-49页 |
4.6.2 静态水体的设计 | 第49页 |
4.6.3 流水景观营造 | 第49-50页 |
4.6.4 落水景观营造 | 第50页 |
4.7 优秀案例解读 | 第50-57页 |
4.7.1 塔博尔山中学雨水花园 | 第50-52页 |
4.7.2 爱丁堡公园雨水花园 | 第52-55页 |
4.7.3 西南第十二大道绿街工程 | 第55-57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实践研究——高地游园雨水花园景观设计 | 第58-69页 |
5.1 合肥市自然要素分析 | 第58-59页 |
5.1.1 合肥市降水特点研究 | 第58-59页 |
5.1.2 合肥市土壤环境研究 | 第59页 |
5.2 合肥市雨水花园设计要点 | 第59-62页 |
5.2.1 依据降水总量确定设计目标 | 第59页 |
5.2.2 依据降水特征关注季节景观表现 | 第59-60页 |
5.2.3 依据场地状况明确雨水净化方式 | 第60-61页 |
5.2.4 改良土壤以提升渗透性 | 第61-62页 |
5.3 高地游园雨水花园项目概述 | 第62-63页 |
5.4 场地现状分析 | 第63-64页 |
5.4.1 场地现状地形地貌分析 | 第63-64页 |
5.4.2 场地土壤特性分析 | 第64页 |
5.4.3 场地地下水状况 | 第64页 |
5.5 高地游园雨水花园景观设计 | 第64-68页 |
5.5.1 雨水花园位置的确定 | 第64-65页 |
5.5.2 雨水花园整体景观表现 | 第65-66页 |
5.5.3 植物的选择与设计 | 第66-67页 |
5.5.4 雨水花园设施设计 | 第67-6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研究主要结论 | 第69页 |
6.2 后续研究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清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