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0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现状评述 | 第8-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2章 知识产权许可使用权及其效力的界定 | 第10-14页 |
2.1 知识产权许可使用权的界定 | 第10-12页 |
2.1.1 知识产权许可使用权之“知识产权” | 第10-11页 |
2.1.2 知识产权许可使用权之“许可” | 第11-12页 |
2.1.3 知识产权许可使用权之范围 | 第12页 |
2.2 知识产权许可使用权效力的界定 | 第12-14页 |
2.2.1 知识产权许可使用权的排他效力 | 第13页 |
2.2.2 知识产权许可使用权的对抗效力 | 第13-14页 |
第3章 知识产权许可使用权的性质及其应然效力 | 第14-22页 |
3.1 知识产权许可使用权的性质 | 第14-17页 |
3.1.1 知识产权许可使用权的性质的不同观点 | 第14-15页 |
3.1.2 知识产权许可使用权具有类用益物权性质 | 第15-17页 |
3.2 知识产权许可使用权应然的排他效力 | 第17-19页 |
3.3 知识产权许可使用权应然的对抗效力 | 第19-22页 |
第4章 知识产权许可使用权效力的制度安排及其改进 | 第22-29页 |
4.1 知识产权许可使用权效力的安排及其问题 | 第22-27页 |
4.1.1 知识产权许可使用权排他效力的安排及其问题 | 第22-24页 |
4.1.2 知识产权许可使用权对抗效力的安排及其问题 | 第24-27页 |
4.2 知识产权许可使用权效力的制度改进 | 第27-29页 |
4.2.1 排他效力的制度改进 | 第27-28页 |
4.2.2 对抗效力的制度改进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