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基于归因方式团体干预单亲家庭中职生抑郁的实践和效果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前言第11-14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第12页
    1.3 研究创新之处第12-14页
2 文献综述第14-24页
    2.1 单亲家庭的界定和类型第14-15页
        2.1.1 单亲家庭的界定第14-15页
        2.1.2 单亲家庭的类型第15页
    2.2 抑郁的概念及理论第15-20页
        2.2.1 抑郁的定义和测量第15-17页
        2.2.2 抑郁的影响因素第17-19页
        2.2.3 基于归因的抑郁理论第19-20页
    2.3 单亲家庭和抑郁的关系第20-22页
        2.3.1 单亲家庭亲代的抑郁第20页
        2.3.2 单亲家庭子女的抑郁第20-22页
    2.4 抑郁的团体治疗第22-24页
        2.4.1 抑郁的一般性团体治疗第22页
        2.4.2 基于归因的抑郁团体治疗第22-24页
3 问题提出和假设第24-27页
    3.1 问题提出第24页
    3.2 研究假设第24-25页
    3.3 研究思路第25-27页
4 研究一 单亲家庭中职生抑郁的调查研究第27-32页
    4.1 研究被试第27页
    4.2 研究工具第27页
    4.3 研究程序第27-28页
    4.4 研究结果第28-32页
        4.4.1 人口学资料统计分析第28-29页
        4.4.2 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第29-30页
        4.4.3 中介效应分析第30-32页
5 研究二 单亲家庭中职生抑郁的团体辅导研究第32-49页
    5.1 子研究1团体辅导方案的制定第32-41页
        5.1.1 理论基础第32-33页
        5.1.2 抑郁的归因训练团体辅导方案设计思路第33-34页
        5.1.3 抑郁的归因训练团体辅导方案第34-41页
    5.2 子研究2单亲家庭中职生抑郁的团体辅导实践和效果分析第41-49页
        5.2.1 研究目的第41页
        5.2.2 研究方法第41-42页
        5.2.3 研究结果第42-49页
6 结果与讨论第49-57页
    6.1 单亲家庭和中职生抑郁的关系第49页
    6.2 单亲家庭和中职生抑郁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第49-50页
    6.3 基于归因方式团体辅导的效果分析第50-55页
    6.4 不足与反思第55-57页
7 研究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附录第64-74页
后记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少年观看网络视频直播行为的心理需求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职业延迟满足的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