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转型期城市社区矛盾化解机制的构建与研究--湖北省四地的调查和思考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一、前言第11-19页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选题背景第11-12页
        2、选题意义第12-13页
    (二) 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3-16页
        1、研究现状第13-16页
        2、主要问题及不足之处第16页
    (三) 研究目标及内容第16-17页
        1、研究目标第16页
        2、研究内容第16-17页
    (四)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第17-19页
        1、研究方法第17-18页
        2、资料来源第18-19页
二、转型期城市社区矛盾纠纷化解的实践特征第19-27页
    (一) 社区服务队伍建设第19-21页
        1、多元化社区服务队伍第19页
        2、党员干部的导向作用第19-20页
        3、服务队伍的素质优化第20-21页
    (二) 社区纠纷的排查和预警第21-23页
        1、排查预警体系第21页
        2、风险评估系统第21-22页
        3、重点人群防范制度第22-23页
    (三) 专业调解组织第23-25页
        1、民间调解工作室第23-24页
        2、“第三方”调解工作室第24-25页
    (四) 调处信息化平台第25-27页
        1、多元化矛盾化解平台第25-26页
        2、特殊人群监控系统第26-27页
三、转型期城市社区矛盾纠纷化解的主要模式第27-36页
    (一) 转型期城市社区纠纷化解的特点第27-33页
        1、参与主体多元化第27-28页
        2、调处矛盾源头化第28-29页
        3、化解组织专业化第29-31页
        4、调解纠纷规范化第31-32页
        5、调处手段复杂化第32-33页
    (二) 城市社区矛盾纠纷化解的地方经验第33-36页
        1、“双重保险”排查化解模式第33页
        2、“三处理一到位”化解模式第33-34页
        3、“点——线——面”相结合化解模式第34页
        4、“社会矛盾联动化解”模式第34-36页
四、转型期城市社区矛盾纠纷化解的实践限度第36-45页
    (一) 基层力量:社区解纷推力小第36-39页
        1、解纷人员素质与待遇第36-37页
        2、调解难点与限制因素第37-39页
    (二) 组织结构:调解支撑匮乏第39-41页
        1、纵向和横向的解纷组织第39-40页
        2、人员配给与程序规范化第40-41页
    (三) 保障机制:解纷机制不健全第41-43页
        1、联动化解机制与机制创新第41页
        2、衔接机制与相关配套机制第41-43页
    (四) 法制保障:居民参与不足第43-45页
        1、解纷法律法规完善和落实第43页
        2、居民参与意识与能力第43-45页
五、转型期城市社区矛盾纠纷调解的思考与建议第45-53页
    (一) 以居民利益为核心的理念更新第45-46页
        1、“以人为本”落实群众工作第45页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第45-46页
        3、创新社区工作形式第46页
    (二) 以协同治理为方向的领导组织强化第46-48页
        1、强化领导组织第46页
        2、优化化解组织第46-47页
        3、规范调解程序第47-48页
        4、健全经费保障体系第48页
    (三) 以调解高效化为目标的机制健全第48-50页
        1、利益诉求机制第48-49页
        2、调解衔接机制第49-50页
        3、绩效激励机制第50页
    (四) 以法制建设为内容的保障机制完善第50-53页
        1、完善调解法律法规第50-51页
        2、加大普法力度第51页
        3、强化社区法治基础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嵌入式微结构光纤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下一篇:多动力定位船的协调编队控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