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春玉米LAI和叶片氮素营养及产量的高光谱估测模型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19-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9-20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0-25页
        1.2.1 LAI的高光谱研究进展第20-21页
        1.2.2 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高光谱研究进展第21-22页
        1.2.3 氮素的高光谱研究进展第22-24页
        1.2.4 产量的高光谱研究进展第24-25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5页
    1.4 研究内容第25-26页
    1.5 技术路线第26-2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7-32页
    2.1 试验设计第27-28页
        2.1.1 不同玉米品种大区试验第27页
        2.1.2 不同种植密度小区试验第27-28页
        2.1.3 不同施氮量小区试验第28页
        2.1.4 氮、密互作小区试验第28页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8-30页
        2.2.1 光谱指标测定第28-29页
        2.2.2 农学参数测定第29-30页
    2.3 数据处理第30-31页
    2.4 土壤线获取第31-32页
3 玉米LAI、SPAD值、LNC及产量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响应规律第32-47页
    3.1 玉米LAI在不同栽培条件的响应规律第32-34页
        3.1.1 不同玉米品种LAI在花粒期的变化规律第32页
        3.1.2 玉米LAI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变化规律第32-33页
        3.1.3 玉米LAI在不同施氮量下的变化规律第33-34页
        3.1.4 氮、密互作条件下LAI变化第34页
    3.2 玉米叶片SPAD值在不同种植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第34-38页
        3.2.1 花粒期不同玉米品种、不同层位叶片SPAD值的变化第34-36页
        3.2.2 玉米叶片SPAD值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第36-38页
        3.2.3 玉米叶片SPAD值在氮、密互作下的变化规律第38页
    3.3 玉米LNC对不同栽培条件的响应规律第38-42页
        3.3.1 不同玉米品种穗位叶LNC第38-39页
        3.3.2 不同施氮量下玉米花粒期不同层位LNC第39-41页
        3.3.3 氮、密互作条件下的玉米LNC变化规律第41-42页
    3.4 不同品种及不同栽培措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第42-44页
        3.4.1 不同品种间的产量分析第42页
        3.4.2 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第42-43页
        3.4.3 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第43-44页
        3.4.4 氮、密互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第44页
    3.5 不同栽培条件下各指标之间相关分析第44-45页
    3.6 小结第45-47页
4 不同栽培条件下玉米冠层及叶片光谱反射率的变化规律第47-58页
    4.1 不同玉米品种冠层及叶片光谱反射率在花粒期的变化规律第47-50页
        4.1.1 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在花粒期的变化第47-48页
        4.1.2 不同玉米品种的叶片光谱反射率在花粒期的变化规律第48-50页
    4.2 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在不同密度下的变化规律第50-51页
    4.3 玉米冠层及叶片光谱反射率在不同施氮量下的变化规律第51-55页
        4.3.1 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在不同施氮量下的变化规律第51-52页
        4.3.2 玉米叶片光谱反射率在不同施氮量下的变化规律第52-55页
    4.4 玉米冠层及叶片光谱反射率在氮、密互作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第55-57页
        4.4.1 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在氮、密互作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第55-56页
        4.4.2 玉米叶片光谱反射率在氮、密互作条件下变化规律第56-57页
    4.5 小结第57-58页
5 不同栽培条件下玉米LAI高光谱估测模型的构建第58-73页
    5.1 花粒期玉米LAI高光谱估测模型的构建第58-60页
        5.1.1 花粒期玉米冠层高光谱与LAI变化的相关分析第58页
        5.1.2 冠层高光谱参数与LAI变化的相关分析第58-59页
        5.1.3 玉米花粒期LAI高光谱估测模型的构建及其估算偏差分析第59-60页
    5.2 基于不同密度下高光谱的玉米LAI指数估测模型的构建第60-64页
        5.2.1 冠层光谱与LAI变化的相关分析第60-62页
        5.2.2 冠层光谱参数与LAI的相关分析第62-63页
        5.2.3 不同密度下玉米LAI估测模型的构建及其精度检验第63-64页
    5.3 基于不同施氮量下高光谱的玉米LAI指数估测模型的构建第64-67页
        5.3.1 冠层光谱与LAI变化的相关分析第64-65页
        5.3.2 冠层光谱参数与LAI的相关分析第65-66页
        5.3.3 不同施氮量下玉米LAI估测模型的构建及其精度检验第66-67页
    5.4 基于氮、密互作条件下下高光谱的玉米LAI指数估测模型的构建第67-70页
        5.4.1 冠层光谱与LAI变化的相关分析第67-68页
        5.4.2 光谱参数与LAI的相关分析第68-69页
        5.4.3 氮、密互作条件下玉米LAI估测模型的构建及其精度检验第69-70页
    5.5 不同种植条件下玉米LAI估测模型的应用检验第70-71页
    5.6 小结第71-73页
6 不同栽培条件下玉米叶片SPAD值高光谱估测模型的构建第73-102页
    6.1 基于不同玉米品种高光谱的叶片SPAD值估测模型构建第73-83页
        6.1.1 基于不同玉米品种冠层高光谱的叶片SPAD值估测模型构建第73-77页
        6.1.2 基于不同玉米品种叶片光谱的SPAD值估测模型构建第77-83页
    6.2 不同施氮量下玉米叶片SPAD值高光谱估测模型的构建第83-91页
        6.2.1 基于冠层高光谱的玉米叶片SPAD值估测模型构建第83-87页
        6.2.2 基于叶片高光谱的SPAD值估测模型的构建第87-91页
    6.3 氮、密互作条件下玉米叶片SPAD值高光谱估测模型的构建第91-98页
        6.3.1 基于冠层高光谱的玉米叶片SPAD值估测模型构建第91-95页
        6.3.2 基于叶片高光谱SPAD值估测模型的构建第95-98页
    6.4 不同栽培条件下玉米叶片SPAD值估测模型的交互检验第98-100页
    6.5 小结第100-102页
7 不同栽培条件下玉米LNC高光谱估测模型的构建第102-128页
    7.1 基于不同玉米品种高光谱的LNC模型构建第102-108页
        7.1.1 基于冠层高光谱的叶片氮含量模型构建第102-105页
        7.1.2 基于叶片高光谱的LNC模型构建第105-108页
    7.2 不同施氮量下玉米LNC高光谱模型的构建第108-117页
        7.2.1 基于冠层高光谱的玉米LNC模型构建第108-113页
        7.2.2 基于叶片高光谱的玉米LNC估测模型构建第113-117页
    7.3 氮、密互作条件下玉米LNC高光谱估测模型的构建第117-125页
        7.3.1 基于冠层高光谱的玉米LNC模型构建第117-121页
        7.3.2 基于叶片高光谱的玉米LNC模型构建第121-125页
    7.4 不同栽培条件下的LNC高光谱估测模型的应用检验第125-126页
    7.5 小结第126-128页
8 不同栽培条件下玉米产量高光谱估测模型的构建第128-151页
    8.1 基于不同玉米品种高光谱的产量估测模型构建第128-134页
        8.1.1 基于冠层高光谱的玉米产量估测模型构建第128-131页
        8.1.2 基于叶片高光谱的产量估测模型构建第131-134页
    8.2 基于不同施氮条件下高光谱的玉米产量估测模型构建第134-140页
        8.2.1 基于冠层高光谱的玉米产量估测模型构建第134-137页
        8.2.2 基于叶片高光谱的玉米产量估测模型构建第137-140页
    8.3 不同密度条件下基于冠层高光谱的玉米产量估测模型构建第140-143页
        8.3.1 冠层光谱与产量的相关分析第140-141页
        8.3.2 玉米产量冠层高光谱估测模型的构建及其精度检验第141-143页
    8.4 基于氮、密互作条件下高光谱的产量估测模型构建第143-148页
        8.4.1 基于冠层高光谱的玉米产量模型构建第143-145页
        8.4.2 基于叶片高光谱的玉米产量估测模型构建第145-148页
    8.5 不同栽培条件下的玉米产量估测模型应用效果检验第148-149页
    8.6 小结第149-151页
9 玉米LAI、SPAD值、LNC和产量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统一高光谱估测模型的试建第151-168页
    9.1 不同栽培条件下光谱参数与各指标之间的定量分析第151-152页
    9.2 玉米LAI、SPAD值、LNC和产量的统一冠层高光谱估测模型的构建第152-154页
        9.2.1 冠层高光谱对玉米LAI、SPAD值、LNC和产量的敏感波段分析第152页
        9.2.2 LAI、SPAD值、LNC和产量冠层高光谱模型构建及其精度检验第152-154页
    9.3 玉米LAI、SPAD值、LNC和产量统一叶片高光谱估测模型的构建第154-157页
        9.3.1 叶片高光谱对SPAD值、LNC和产量的敏感波段分析第154-155页
        9.3.2 SPAD值、LNC及产量的叶片高光谱模型构建及其精度检验第155-157页
    9.4 其他冠层高光谱植被指数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及其高光谱估测模型构建第157-165页
        9.4.1 一些常用光谱指数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及其高光谱估测模型构建第157-159页
        9.4.2 叶片光谱与冠层光谱的差值分析及各指标高光谱估测模型的构建第159-161页
        9.4.3 利用土壤线构建各指标的高光谱估测模型第161-164页
        9.4.5 利用叶片与冠层光谱反射率差值构建各指标的高光谱估测模型第164-165页
    9.5 估测模型的精度检验第165-167页
    9.6 小结第167-168页
10 讨论与结论第168-172页
    10.1 讨论第168-170页
        10.1.1 关于LAI、SPAD值、LNC和产量的高光谱特征波段的讨论第168页
        10.1.2 关于高光谱估测模型构建的讨论第168-169页
        10.1.3 关于玉米LAI高光谱模型估测精度的讨论第169-170页
    10.2 结论第170-172页
11 创新点及展望第172-173页
    11.1 创新点第172页
    11.2 展望第172-173页
致谢第173-174页
参考文献第174-189页
作者简介第189页

论文共1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自我接纳、人际信任的干预研究
下一篇:心境依存性对虚假记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