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碾压混凝土坝发展概况 | 第10页 |
1.2 碾压混凝土坝的温度应力问题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场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应力场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2 温度场和温度应力计算理论 | 第15-24页 |
2.1 温度场计算理论 | 第15-19页 |
2.1.1 热传导方程 | 第15-16页 |
2.1.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16-17页 |
2.1.3 三维稳态温度场的有限单元法 | 第17-18页 |
2.1.4 三维非稳态温度场的有限单元法 | 第18-19页 |
2.2 水管冷却温度场 | 第19-21页 |
2.2.1 混凝土全长平均温度算式 | 第19-20页 |
2.2.2 有热源的圆柱体水管冷却 | 第20-21页 |
2.2.3 等效热传导方程 | 第21页 |
2.3 温度应力计算理论 | 第21-23页 |
2.3.1 温度应力的发展过程 | 第21-22页 |
2.3.2 三维温度应力场的有限单元法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仿真分析 | 第24-29页 |
3.1 ANSYS数值模拟简介 | 第24页 |
3.2 ANSYS热分析计算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场 | 第24-27页 |
3.2.1 控制微分方程 | 第25页 |
3.2.2 实现过程 | 第25-26页 |
3.2.3 温度场计算中的关键问题 | 第26-27页 |
3.3 ANSYS结构分析计算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应力场 | 第27-28页 |
3.3.1 理论上的可行性 | 第27页 |
3.3.2 实现过程 | 第27-28页 |
3.3.3 应力场计算中的关键问题 | 第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4 基本资料 | 第29-36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29-30页 |
4.2 计算参数 | 第30-35页 |
4.2.1 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 第30页 |
4.2.2 坝址气温资料 | 第30-31页 |
4.2.3 库水温度 | 第31-32页 |
4.2.4 坝体混凝土配合比 | 第32-33页 |
4.2.5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 第33页 |
4.2.6 混凝土弹性模量、徐变度计算 | 第33-35页 |
4.2.7 基岩初始温度 | 第3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5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度场分析 | 第36-49页 |
5.2 有限元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36-37页 |
5.2.1 模型的建立 | 第36页 |
5.2.2 边界条件的选择 | 第36-37页 |
5.3 施工过程 | 第37-38页 |
5.3.1 施工进度安排 | 第37-38页 |
5.4 浇筑方案及控制标准 | 第38-40页 |
5.4.1 浇注方案说明 | 第38-39页 |
5.4.2 温度控制标准 | 第39-40页 |
5.5 温度场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0-47页 |
5.5.1 坝体稳定温度场 | 第40页 |
5.5.2 温度控制计算 | 第40-43页 |
5.5.3 竣工时刻温度场 | 第43-45页 |
5.5.4 蓄水结束时刻温度场 | 第45-4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6 应力场有限元模拟 | 第49-60页 |
6.1 温度应力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9-57页 |
6.1.1 温度应力控制计算 | 第49-51页 |
6.1.2 竣工时刻温度应力 | 第51-52页 |
6.1.3 蓄水结束时刻温度应力 | 第52-55页 |
6.1.4 徐变对温度应力的影响 | 第55-57页 |
6.2 考虑自重的温度应力分析 | 第57页 |
6.3 坝体结构应力 | 第57-5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