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基于氨法碳捕集的工艺环节优化与吸收剂改性实验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5-18页
第1章 绪论第18-35页
    1.1 氨法碳捕集技术背景第18-19页
    1.2 氨法脱碳吸收技术机理第19-26页
        1.2.1 基于氨法碳捕集的再生路线机理与现状第20-22页
        1.2.2 转化路线机理与现状第22-26页
    1.3 氨逃逸问题第26-31页
        1.3.1 氨法碳捕集中氨逃逸机理及危害第26-28页
        1.3.2 氨法碳捕集中氨逃逸问题研究现状第28-31页
    1.4 选题思路与研究内容第31-35页
        1.4.1 选题思路第31-32页
        1.4.2 研究内容第32-35页
第2章 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第35-51页
    2.1 吸收实验系统第35-39页
        2.1.1 鼓泡反应吸收实验系统第35-36页
        2.1.2 湿壁反应吸收实验系统第36-38页
        2.1.3 吸收结晶实验系统第38-39页
    2.2 解吸实验系统第39-41页
        2.2.1 热解吸实验系统第39-40页
        2.2.2 声波解吸实验系统第40-41页
    2.3 实验仪器第41-46页
        2.3.1 CO_2气体分析仪第41-42页
        2.3.2 NH_3气体分析仪第42-43页
        2.3.3 质量流量控制器第43页
        2.3.4 超级恒温水浴槽第43-44页
        2.3.5 恒温磁力搅拌器第44页
        2.3.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第44-45页
        2.3.7 X射线衍射第45-46页
        2.3.8 pH计第46页
    2.4 各参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第46-48页
        2.4.1 CO_2吸收效率第46-47页
        2.4.2 CO_2累计吸收体积第47页
        2.4.3 CO_2解吸效率第47页
        2.4.4 NH_3逃逸量第47页
        2.4.5 NH_3逃逸抑制效率第47-48页
    2.5 实验化学试剂第48-49页
    2.6 重复性验证第49-50页
    2.7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3章 传质实验研究第51-73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传质系数模型第51-54页
        3.2.1 NH_3传质系数第51-52页
        3.2.2 CO_2传质系数第52-54页
    3.3 鼓泡反应器中传质实验研究第54-67页
        3.3.1 实验条件设计第54页
        3.3.2 实时曲线分析第54-56页
        3.3.3 鼓泡反应器中氨逃逸的总体积传质系数第56-61页
        3.3.4 鼓泡反应器中CO_2吸收的总体积传质系数第61-65页
        3.3.5 鼓泡气液接触面积分析第65-66页
        3.3.6 结果对比与验证第66-67页
    3.4 湿壁反应器中氨逃逸传质实验研究第67-70页
        3.4.1 实验条件设计第67页
        3.4.2 湿壁反应器中氨逃逸的总传质系数第67-70页
    3.5 与前人研究比较第70-71页
    3.6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4章 工艺环节优化研究第73-87页
    4.1 氨法碳捕集吸收环节的母液结晶实验研究第73-79页
        4.1.1 实验条件设计第73页
        4.1.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3-79页
    4.2 氨法碳捕集解吸环节的声波辅助实验研究第79-86页
        4.2.1 实验条件设计第80页
        4.2.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80-86页
    4.3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5章 氨逃逸抑制实验研究第87-108页
    5.1 添加剂筛选实验研究第87-90页
        5.1.1 实验条件设计第87页
        5.1.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7-90页
    5.2 Ni~(2+)抑制氨逃逸实验研究第90-97页
        5.2.1 实验条件设计第90页
        5.2.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90-97页
    5.3 Ni~(2+)/PZ混合抑制氨逃逸实验研究第97-107页
        5.3.1 实验条件设计第97页
        5.3.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97-107页
    5.4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08-111页
    6.1 结论第108-109页
    6.2 研究创新点第109页
    6.3 展望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20-12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122-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作者简介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站无源时差频差定位测速系统研究
下一篇:基于压缩感知的超宽带侦察信号处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