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污染生态学论文

纳米材料—镉复合体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重金属镉简介第10-13页
        1.1.1 重金属镉的定义及性质第10页
        1.1.2 来源与用途第10页
        1.1.3 环境中镉污染现状第10-12页
        1.1.4 镉的毒性效应及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 纳米材料简介第13-19页
        1.2.1 纳米材料的定义与性质第13-14页
        1.2.2 纳米材料在环境方面用途第14-15页
        1.2.3 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第15-16页
        1.2.4 纳米材料的毒性效应第16-17页
        1.2.5 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研究进展第17-19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页
        1.3.2 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纳米材料-镉复合体的制备及表征第20-26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0-22页
        2.2.1 试剂第20-21页
        2.2.2 仪器设备第21页
        2.2.3 Nano-Cd的制备第21页
        2.2.4 材料表征第21-2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2-25页
        2.3.1 纳米材料和Nano-Cd的SEM分析第22-24页
        2.3.2 纳米材料和Nano-Cd的红外分析第24-25页
    2.4 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Cd~(2+)和Nano-Cd对大型蚤的毒性效应第26-46页
    3.1 引言第26-27页
    3.2 实验材料第27-29页
        3.2.1 供试生物第27页
        3.2.2 实验用水及储备液的配制第27页
        3.2.3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7-28页
        3.2.4 实验药品与试剂第28-29页
    3.3 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第29-30页
        3.3.1 Cd~(2+)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第29页
        3.3.2 Nano-Cd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第29-30页
    3.4 Cd~(2+)和Nano-Cd复合体对大型蚤酶活性的影响第30-34页
        3.4.1 实验设计第30页
        3.4.2 粗酶液的制备第30页
        3.4.3 SOD酶活性测定第30-31页
        3.4.4 CAT酶活性测定第31页
        3.4.5 POD酶活性测定第31-32页
        3.4.6 ASA酶活性测定第32-33页
        3.4.7 MDA酶活性测定第33页
        3.4.8 总蛋白的测定第33-34页
    3.5 数据处理第34页
    3.6 结果与讨论第34-44页
        3.6.1 大型蚤的形态观察第34-35页
        3.6.2 Cd~(2+)和Nano-Cd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第35-38页
        3.6.3 Cd~(2+)和Nano-Cd对大型蚤酶活性影响第38-44页
    3.7 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Cd~(2+)和Nano-Cd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第46-66页
    4.1 引言第46-47页
    4.2 实验材料第47-50页
        4.2.1 供试生物第47页
        4.2.2 实验用水及储备液配制第47-48页
        4.2.3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48-49页
        4.2.4 实验药品与试剂第49页
        4.2.5 试剂配制第49-50页
    4.3 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第50-51页
        4.3.1 Cd~(2+)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第50页
        4.3.2 Nano-Cd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第50-51页
    4.4 Cd~(2+)和Nano-Cd对斑马鱼酶活性的影响第51-52页
        4.4.1 实验设计第51页
        4.4.2 粗酶液的制备第51页
        4.4.3 SOD酶活性测定第51页
        4.4.4 CAT酶活性测定第51页
        4.4.5 POD酶活性测定第51-52页
        4.4.6 ASA酶活性测定第52页
        4.4.7 MDA酶活性测定第52页
        4.4.8 总蛋白的测定第52页
    4.5 彗星实验第52-53页
        4.5.1 斑马鱼肝细胞悬浮液的制备第52页
        4.5.2 单细胞凝胶电泳第52-53页
    4.6 数据处理第53页
    4.7 结果与讨论第53-63页
        4.7.1 斑马鱼中毒后的形态特征第53-55页
        4.7.2 Cd~(2+)和Nano-Cd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第55-56页
        4.7.3 Cd~(2+)和Nano-Cd对斑马鱼肝脏酶活性的影响第56-61页
        4.7.4 Cd~(2+)和Nano-Cd对斑马鱼肝脏的DNA损伤第61-63页
    4.8 讨论第63-65页
        4.8.1 Cd~(2+)和Nano-Cd对斑马鱼肝脏酶活性影响第63-64页
        4.8.2 Cd~(2+)和Nano-Cd对斑马鱼肝脏彗星实验的影响第64-65页
    4.9 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5.1 结论第66-67页
    5.2 不足与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8页
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78-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宋代士大夫与相关群体的互动与比较研究--以“共治天下”的实践为中心
下一篇: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开发中的合作与争端(1957-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