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7页 |
1.1 雪中的污染物 | 第14-18页 |
1.1.1 雪中的有机污染物 | 第14-17页 |
1.1.2 雪中的黑碳 | 第17-18页 |
1.2 雪中光化学作用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2.1 雪中光敏物质的光化学研究进展 | 第19页 |
1.2.2 雪中有机污染物光化学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3 NPAHs的来源、性质、环境行为 | 第20-23页 |
1.3.1 NPAHs的来源 | 第20-21页 |
1.3.2 NPAHs的性质及环境行为 | 第21-22页 |
1.3.3 NPAHs的环境浓度 | 第22-23页 |
1.4 NAPHs光解行为研究进展及环境意义 | 第23-25页 |
1.4.1 固体表面的光解 | 第23-24页 |
1.4.2 有机溶剂中的光解 | 第24-25页 |
1.4.3 水中的光解 | 第25页 |
1.4.4 NPAHs光解行为的环境意义 | 第25页 |
1.5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27-32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27-29页 |
2.2 样品制备 | 第29-30页 |
2.2.1 雪样的制备 | 第29页 |
2.2.2 生物质炭的制备 | 第29-30页 |
2.3 光解实验方法 | 第30页 |
2.4 NPAHs的分析方法 | 第30页 |
2.5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0-32页 |
第3章 基于LC-MS/MS的水中NPAHs的定量分析方法 | 第32-39页 |
3.1 色谱条件 | 第33页 |
3.2 质谱条件 | 第33页 |
3.3 实际样品采集方法 | 第33页 |
3.4 质谱条件的优化 | 第33-34页 |
3.5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34-36页 |
3.6 方法评价 | 第36-38页 |
3.6.1 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和定量限 | 第36页 |
3.6.2 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 | 第36-37页 |
3.6.3 1-NP和 1,8-DNP的同时分析 | 第37-38页 |
3.7 实际样品中NPAHs的分析 | 第3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紫外光作用下NPAHs在水中的光解 | 第39-51页 |
4.1 NPAHs在水中的直接光解动力学 | 第39-42页 |
4.2 NPAHs在水中光解的影响因素 | 第42-48页 |
4.2.1 H_2O_2 | 第42-43页 |
4.2.2 NO_2~-和NO_3~- | 第43-44页 |
4.2.3 Fenton | 第44-45页 |
4.2.4 BC | 第45-46页 |
4.2.5 pH值 | 第46-47页 |
4.2.6 助溶剂甲醇 | 第47-48页 |
4.3 NPAHs在水中光解产物及机理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紫外光作用下NPAHs在雪中的光解 | 第51-63页 |
5.1 NPAHs在雪中的直接光解动力学 | 第51-52页 |
5.2 NPAHs在雪中光解的影响因素 | 第52-61页 |
5.2.1 H_2O_2 | 第53-54页 |
5.2.2 NO_2~-和NO_3~- | 第54-56页 |
5.2.3 Fenton | 第56-57页 |
5.2.4 BC | 第57-58页 |
5.2.5 BC+光敏剂 | 第58-61页 |
5.2.6 pH值 | 第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