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在华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避税行为与反避税策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前言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9-13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9-11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1-12页
        1.2.3 文献评析第12-13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思路第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 创新及不足第14-15页
第2章 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避税行为的理论分析第15-21页
    2.1 相关概念及内涵界定第15页
        2.1.1 国际避税与反避税的内涵第15页
        2.1.2 关联方及转让定价的内涵第15页
    2.2 对转让定价避税行为流行的理论分析第15-17页
        2.2.1 从新制度经济学假设理论角度分析第15-16页
        2.2.2 从内部化理论角度分析第16-17页
    2.3 对转让定价避税行为从其他理论角度分析第17-21页
        2.3.1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第17-18页
        2.3.2 从博弈论角度分析第18-21页
第3章 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避税与我国反避税现状分析第21-36页
    3.1 在华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避税现状分析第21-32页
        3.1.1 在华跨国公司发展概况第21-25页
        3.1.2 在华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避税疑点分析第25-32页
    3.2 我国转让定价反避税现状分析第32-36页
        3.2.1 税务部门转让定价反避税实践及存在问题第33页
        3.2.2 我国现行转让定价反避税相关法规及问题第33-36页
第4章 在华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避税与反避税博弈分析第36-44页
    4.1 转让定价避税与反避税博弈概述第36页
    4.2 博弈模型建立及分析第36-42页
        4.2.1 基本模型建立及分析第37-38页
        4.2.2 引入反避税检查概率因素第38-39页
        4.2.3 引入反避税检查正确率因素第39-41页
        4.2.4 引入成本因素第41-42页
    4.3 避税与反避税博弈结果分析第42-44页
第5章 转让定价反避税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第44-51页
    5.1 国际关于转让定价反避税管理的概况第44-46页
    5.2 OECD、美国、日本关于转让定价税制的具体比较第46-49页
        5.2.1 关于关联企业的认定比较第46页
        5.2.2 关于调整方法选择的比较第46-47页
        5.2.3 关于举证责任及处罚的比较第47-48页
        5.2.4 关于预约定价实施的比较第48-49页
    5.3 评价及启示第49-51页
        5.3.1 对OECD转让定价准则的评价及启示第49-50页
        5.3.2 对美国转让定价准则的评价及启示第50页
        5.3.3 对日本转让定价准则的评价及启示第50-51页
第6章 完善我国对转让定价的反避税对策第51-59页
    6.1 加强转让定价税务管理的理念和方式第51-53页
        6.1.1 建立科学的转让定价税务管理理念第51-52页
        6.1.2 规范转让定价税务管理体制与方法第52-53页
    6.2 完善我国的税收管理制度第53-55页
        6.2.1 完善税收制度环境建设第53页
        6.2.2 完善转让定价制度第53-55页
    6.3 加强反避税专家队伍的建设第55页
    6.4 建立税务、商务、海关等多主体的协调机制第55-56页
    6.5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和诚信的评价体系第56-57页
    6.6 创建科学高效税务管理信息化支撑体系第57-59页
        6.6.1 完善转让定价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第57-58页
        6.6.2 积极开展国际反避税信息情报交换工作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o、Mg共掺杂In2O3稀磁半导体薄膜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下一篇:MoS2、MoO3和Co3O4纳米片制备及气敏和吸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