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2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方法和路线 | 第14-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第17-22页 |
2.1 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2.1.1 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 | 第17页 |
2.1.2 生态旅游相关概念辨析 | 第17-18页 |
2.2 生态旅游的相关理论 | 第18-22页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2.2.2 生态系统理论 | 第19-20页 |
2.2.3 区位论 | 第20页 |
2.2.4 生态旅游环境伦理学理论 | 第20-22页 |
3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 | 第22-31页 |
3.1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22页 |
3.2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想 | 第22-23页 |
3.3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23-27页 |
3.4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及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3.5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 | 第28-31页 |
3.5.1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的量化 | 第28-30页 |
3.5.2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程度评价 | 第30-31页 |
4 大安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 | 第31-39页 |
4.1 大安市区位条件与自然环境概述 | 第31-32页 |
4.2 大安市经济发展水平 | 第32-33页 |
4.3 大安市生态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现状 | 第33-36页 |
4.3.1 大安市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 第33-34页 |
4.3.2 大安市旅游业发展处于初级水平但态势良好 | 第34-35页 |
4.3.3 大安市生态旅游环境质量及配套设施情况 | 第35-36页 |
4.4 大安市生态旅游可持续评价结果 | 第36-37页 |
4.4.1 大安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得分 | 第36-37页 |
4.4.2 大安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总得分 | 第37页 |
4.5 评价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5 大安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 第39-55页 |
5.1 确立大安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观 | 第39页 |
5.2 大安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模式 | 第39-44页 |
5.2.1 战略目标 | 第39-40页 |
5.2.2 战略思路 | 第40-41页 |
5.2.3 战略模式 | 第41-44页 |
5.3 大安市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 | 第44-53页 |
5.3.1 大安市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 第44页 |
5.3.2 大安市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 | 第44-45页 |
5.3.3 大安市生态旅游产品及线路的设计 | 第45-53页 |
5.4 大安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 | 第53-55页 |
6 结论与不足 | 第55-57页 |
6.1 结论 | 第55-56页 |
6.2 不足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表1 专家意见征询表 | 第60-62页 |
附表2 专家评分表 | 第62-64页 |
附表3 判断矩阵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