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9-12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页 |
1.4 研究的技术路径与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5 研究的预期创新和不足 | 第10-12页 |
1.5.1 预期创新 | 第10-11页 |
1.5.2 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11-12页 |
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与评价 | 第12-16页 |
2.1 KPI考核方法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2.1.1 KPI考核方法概念综述 | 第12-13页 |
2.1.2 KPI考核方法的优点 | 第13页 |
2.1.3 KPI考核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2.2 360°绩效评估法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2.2.1 360°绩效评估法概念综述 | 第13-14页 |
2.2.2 360°绩效评估法的优点 | 第14-15页 |
2.2.3 360°绩效评估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2.3 相关研究的评价与借鉴启示 | 第15-16页 |
3 H公司绩效考评问题分析 | 第16-21页 |
3.1 H公司的基本情况 | 第16-17页 |
3.2 H公司文化与战略 | 第17-18页 |
3.2.1 H公司的文化 | 第17页 |
3.2.2 H公司战略规划 | 第17-18页 |
3.3 H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特征 | 第18-19页 |
3.3.1 年龄及性别结构 | 第18页 |
3.3.2 人员来源情况 | 第18页 |
3.3.3 获得职称及学历情况 | 第18-19页 |
3.4 H公司现有绩效考核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19-21页 |
3.4.1 现有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3.4.2 现有绩效考核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19-21页 |
4 KPI体系的构建 | 第21-32页 |
4.1 利用客户关系图分析中层管理人员工作产出 | 第21-24页 |
4.1.1 客户关系图的概念 | 第21页 |
4.1.2 以职能部门为例分析中层管理人员工作产出 | 第21-22页 |
4.1.3 以下属企业为例分析中层管理人员工作产出 | 第22-24页 |
4.2 利用SMART方法提取设计考核指标 | 第24-25页 |
4.2.1 SMART方法的概念 | 第24页 |
4.2.2 提取设计考核指标需注意的问题 | 第24-25页 |
4.2.3 提取设计考核指标的方式 | 第25页 |
4.3 根据提取的关键指标设定考核标准 | 第25-27页 |
4.3.1 设定考核标准的要点 | 第25-26页 |
4.3.2 设定考核标准的方式 | 第26-27页 |
4.4 审核KPI及其考核标准 | 第27页 |
4.5 修改和完善KPI及其标准 | 第27页 |
4.6 构建德能勤绩廉KPI体系指标示例 | 第27-32页 |
4.6.1 构建考核德KPI体系指标 | 第27-28页 |
4.6.2 构建考核能KPI体系指标 | 第28-29页 |
4.6.3 构建考核勤KPI体系指标 | 第29页 |
4.6.4 构建考核绩KPI体系指标 | 第29-31页 |
4.6.5 构建考核廉KPI体系指标 | 第31-32页 |
5 360°绩效评估主体及权重确定 | 第32-35页 |
5.1 360°绩效评估主体的确定 | 第32-33页 |
5.2 360°绩效评估主体权重的确定 | 第33-35页 |
6 "KPI+360°"绩效评估系统的实施及完善 | 第35-39页 |
6.1 "KPI+360°"绩效评估的结合方式 | 第35-37页 |
6.1.1 运用KPI对量化的考核项目进行考核 | 第35页 |
6.1.2 运用360°考核德能勤廉 | 第35-36页 |
6.1.3 德能勤绩廉在"KPI+360°"绩效考核中所占指标权重 | 第36-37页 |
6.2 考核过程的组织实施 | 第37-38页 |
6.2.1 组建绩效考核队伍 | 第37页 |
6.2.2 公示考核实施办法 | 第37页 |
6.2.3 对考核者及被考核者进行培训 | 第37-38页 |
6.2.4 召开考核实施专题会议 | 第38页 |
6.2.5 统计考核信息 | 第38页 |
6.2.6 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 | 第38页 |
6.3 对绩效考核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及完善 | 第38-39页 |
7 研究结论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