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英文缩略词简表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17页 |
临床研究 | 第17-58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17-26页 |
1.1 试验药物 | 第17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17-18页 |
1.3 实验仪器 | 第18页 |
1.4 研究对象及入组标准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18-19页 |
1.4.2 入选标准 | 第19-20页 |
1.4.3 排除标准 | 第20页 |
1.4.4 实验分组 | 第20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0-25页 |
1.5.1 治疗方法 | 第20-21页 |
1.5.2 标本的采集 | 第21页 |
1.5.3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5.4 肝功能指标的检测方法 | 第22-23页 |
1.5.5 血清铜的检测方法 | 第23页 |
1.5.6 血清非铜蓝蛋白结合铜检测方法 | 第23-24页 |
1.5.7 24h尿铜量的检测方法 | 第24页 |
1.5.8 UWDRS量表评分方法 | 第24-25页 |
1.6 统计学方法 | 第25-26页 |
2.结果 | 第26-45页 |
2.1 一般资料比较 | 第26-27页 |
2.2 驱铜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 第27-29页 |
2.2.1 驱铜治疗过程中肝功能检测结果比较 | 第27-29页 |
2.3 本研究中WD患者病情分级与治疗前血清铜、血清NCBC和 24h尿铜的相关性分析 | 第29页 |
2.4 驱铜治疗过程中UWDRS量表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 第29-31页 |
2.4.1 UWDRS量表神经功能评分改善率 | 第29-30页 |
2.4.2 UWDRS量表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 第30-31页 |
2.5 驱铜治疗过程中血清铜、血清NCBC检测结果比较 | 第31-34页 |
2.6 驱铜治疗过程中 24h尿铜检测结果比较 | 第34-35页 |
2.7 驱铜治疗过程中 24h尿铜与血清铜、血清NCBC和UWDRS量表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 第35-39页 |
2.8 驱铜治疗过程中UWDRS量表神经功能评分与血清铜、血清NCBC和 24h尿铜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39-43页 |
2.9 驱铜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观察 | 第43-45页 |
2.9.1 驱铜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 第43-44页 |
2.9.2 驱铜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血清铜、血清NCBC和UWDRS量表神经功能评分相关性分析 | 第44-45页 |
3.小结 | 第45-47页 |
4.讨论 | 第47-57页 |
4.1 WD中西医病因病机分析 | 第47-49页 |
4.1.1 WD西医发病机制研究 | 第47-48页 |
4.1.2 WD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 第48-49页 |
4.2 WD药物治疗概况 | 第49-51页 |
4.2.1 WD西医治疗学研究 | 第49-50页 |
4.2.2 WD中医药治疗概况 | 第50-51页 |
4.3 铜在脑内的主要转运过程 | 第51-53页 |
4.4 铜蓄积引起脑损伤的可能机制 | 第53-54页 |
4.5 血清NCBC | 第54-56页 |
4.5.1 血清NCBC的概念 | 第54页 |
4.5.2 血清NCBC的检测方法 | 第54-55页 |
4.5.3 血清铜和血清NCBC监测意义及结果 | 第55-56页 |
4.6 评价脑型WD患者病情变化的量化指标 | 第56-57页 |
5.本课题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 第57-58页 |
总结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附表 | 第68-80页 |
综述 Wilson's病患者驱铜治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估的研究进展 | 第80-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附录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