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可变气门驱动机构及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9页 |
| ·全可变正时气门技术的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可变正时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 第8-11页 |
|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分类 | 第11-17页 |
| ·连续可变气门正时和不连续可变气门正时 | 第11页 |
| ·全可变气门正时 | 第11-15页 |
| ·全可变气门机构的优势 | 第15-17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17页 |
| ·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 第17-18页 |
| ·步进电机驱动可变气门机构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电机全可变气门系统的控制理论 | 第19-31页 |
| ·控制理论概述 | 第19-20页 |
| ·电机全可变气门机构的控制策略 | 第20-22页 |
| ·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 第22-24页 |
| ·模糊控制系统 | 第24-31页 |
| ·模糊—PI 双模控制理论 | 第26-28页 |
| ·模糊—PI 双模控制参数的确定 | 第28-31页 |
| 第三章 电机驱动全可变气门系统的建模 | 第31-52页 |
| ·系统建模 | 第31-37页 |
| ·机械系统的建模 | 第33-34页 |
| ·数学模型 | 第34-37页 |
| ·电机驱动全可变气门(MVVA)机械部分设计 | 第37-42页 |
| ·气门弹簧的设计 | 第37-38页 |
| ·对凸轮型线的要求 | 第38-39页 |
| ·步进电机的选择 | 第39-42页 |
| ·GT-POWER 建模仿真工具的引入 | 第42-52页 |
| ·GT-POWER 软件的理论基础 | 第43-45页 |
| ·建立仿真模型 | 第45-48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 第四章 仿真实例验证 | 第52-59页 |
| ·传统发动机与MVVA 发动机性能比较 | 第52-58页 |
| ·气缸充气效率对比 | 第53-54页 |
| ·发动机转矩对比 | 第54-55页 |
| ·不同排气相位缸压—容积关系对比 | 第55-56页 |
| ·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对比 | 第56-57页 |
| ·发动机空燃比对比 | 第57-58页 |
| ·对比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全文工作总结及展望 | 第59-61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59页 |
| ·展望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