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序言 | 第8-12页 |
1 引言 | 第12-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2.1 绩效与绩效考核定义及发展 | 第14-15页 |
2.2 绩效考核的意义 | 第15-18页 |
2.2.1 绩效考核的重要作用 | 第15-17页 |
2.2.2 绩效考核对组织战略的意义 | 第17-18页 |
2.3 中外绩效考核概况 | 第18-19页 |
2.3.1 国外绩效考核概况 | 第18页 |
2.3.2 国内绩效考核及物业行业绩效考核概况 | 第18-19页 |
2.4 现存主要绩效考核模式 | 第19-24页 |
2.4.1 目标管理法 | 第19-20页 |
2.4.2 关键绩效指标法 | 第20-21页 |
2.4.3 平衡计分卡 | 第21-22页 |
2.4.4 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 | 第22页 |
2.4.5 360度绩效考核法 | 第22-24页 |
3 北京知行大厦物业部现行绩效考核现状及问题 | 第24-37页 |
3.1 北京知行大厦物业部简介 | 第24-25页 |
3.2 北京知行大厦绩效考核现状 | 第25-34页 |
3.2.1 考勤制度 | 第25-27页 |
3.2.2 客户满意度调查 | 第27-30页 |
3.2.3 北京知行大厦物业质监制度 | 第30-32页 |
3.2.4 质监部管理制度 | 第32-34页 |
3.3 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3.3.1 绩效考核体系落后不科学 | 第34页 |
3.3.2 缺乏针对性培训 | 第34-35页 |
3.3.3 缺乏绩效沟通 | 第35页 |
3.3.4 绩效考核缺乏灵活性 | 第35页 |
3.3.5 绩效考核结果未得到充分应用 | 第35-37页 |
4 基于BSC的北京知行大厦物业部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 | 第37-58页 |
4.1 选择BSC作为北京知行大厦物业部绩效考核模式的原因 | 第37页 |
4.2 基于BSC的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原则 | 第37-40页 |
4.2.1 SMART原则 | 第37-38页 |
4.2.2 20/80原则 | 第38页 |
4.2.3 系统性及战略性原则 | 第38-39页 |
4.2.4 SWOT原则 | 第39页 |
4.2.5 PDCA原则 | 第39-40页 |
4.3 北京知行大厦物业部绩效考核思路及步骤 | 第40-46页 |
4.3.1 绩效考核体系构建思路 | 第40页 |
4.3.2 北京知行大厦物业部SWOT分析 | 第40-41页 |
4.3.3 基于BSC北京知行大厦物业部绩效考核指标选择 | 第41-43页 |
4.3.4 北京知行大厦绩效指标分配 | 第43-44页 |
4.3.5 北京知行大厦基于BSC的绩效指标权重确立 | 第44-46页 |
4.4 北京知行大厦物业部绩效考核平衡计分卡设计 | 第46-58页 |
4.4.1 部门平衡计分卡设计 | 第46-50页 |
4.4.2 基于北京知行大厦物业部部门指标建立个人指标 | 第50-58页 |
5 北京知行大厦实施平衡计分卡的保障措施 | 第58-62页 |
5.1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 | 第58页 |
5.2 引导员工正确认识绩效考核 | 第58-59页 |
5.2.1 提高员工对于绩效考核的认识和理解 | 第58页 |
5.2.2 提高员工绩效意识 | 第58-59页 |
5.3 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具有合理性与可实施性 | 第59页 |
5.4 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体系 | 第59-60页 |
5.5 应适当考虑绩效考核体系实施的成本效益问题 | 第60页 |
5.6 通过沟通实现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 | 第60页 |
5.7 制定有效申诉通道 | 第60-62页 |
6 结论 | 第62-64页 |
6.1 结论 | 第62页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