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煤化学及煤的加工利用论文--煤化学基础理论论文--煤的热解与转化论文

加压滴管炉煤热解实验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2 研究现状第16-26页
        1.2.1 煤热解动力学方面第16-22页
        1.2.2 煤热解条件与煤的气化活性第22-23页
        1.2.3 滴管炉的研究现状第23-26页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26-27页
第二章 实验装置和方法第27-32页
    2.1 加压滴管炉装置介绍第27-31页
        2.1.1 加压滴管炉主体部分第27-29页
        2.1.2 其他分析装置第29-31页
    2.2 实验用煤的分析第31-32页
第三章 加压滴管炉煤热解实验的实验准备第32-37页
    3.1 实验台调试第32-34页
        3.1.1 给料装置调试第32-33页
        3.1.2 炉体升温升压、保温保压测试第33-34页
    3.2 实验流程设计第34-35页
        3.2.1 实验过程简介第34-35页
        3.2.2 产物收集及处理过程简介第35页
    3.3 实验工况选择第35-37页
第四章 加压滴管炉热解产物的分析与对比第37-52页
    4.1 压力对不同温度快速热解产物的影响第37-43页
        4.1.1 热解煤焦工业分析第37-39页
        4.1.2 热解气成分分析第39-40页
        4.1.3 焦油成分分析第40-43页
    4.2 氢气气氛对不同温度热解产物的影响第43-49页
        4.2.1 热解煤焦工业分析第43-45页
        4.2.2 煤焦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析第45-46页
        4.2.3 热解气成分分析第46-47页
        4.2.4 焦油成分对比第47-49页
    4.3 煤焦掺混氧化钙的热解产物分析第49-51页
        4.3.1 热解气成分分析第49-50页
        4.3.2 焦油成分对比第50-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半焦的气化反应活性第52-60页
    5.1 引言第52页
    5.2 实验方法第52页
    5.3 气化反应性分析第52-56页
    5.4 热解焦气化动力学模型的拟合第56-59页
    5.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60-64页
    6.1 本文总结第60-61页
    6.2 后续工作展望第61-64页
附录: 焦油成分分析数据第64-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致谢第76-7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卫星紫外遥感的大气对流层臭氧浓度反演方法研究
下一篇:空气涡轮火箭发动机多变量调节规律与变循环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