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7页 |
1.1.1 二维条码技术简介 | 第15-16页 |
1.1.2 激光打标技术简介 | 第16页 |
1.1.3 水辅助激光加工技术简介 | 第16-17页 |
1.2 水辅助激光加工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1 水下激光加工 | 第17-18页 |
1.2.2 水辅助引导激光加工 | 第18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8-21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8-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激光与水相互作用机理 | 第21-39页 |
2.1 激光与材料的作用 | 第21页 |
2.2 激光与水的作用 | 第21-22页 |
2.3 影响水辅助激光标记效果的因素分析 | 第22-27页 |
2.3.1 实验设计 | 第22-23页 |
2.3.2 激光功率对标记效果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3 水层深度对标记效果的影响 | 第24-27页 |
2.3.4 材料本身对标记效果的影响 | 第27页 |
2.4 重叠率对二维条码质量的影响 | 第27-31页 |
2.4.1 原理及参数设置 | 第28-29页 |
2.4.2 重叠率对二维条码对比度的影响 | 第29-31页 |
2.5 正交实验 | 第31-38页 |
2.5.1 实验设计 | 第31-32页 |
2.5.2 实验检测结果 | 第32-35页 |
2.5.3 方差分析 | 第35-37页 |
2.5.4 工艺参数优化结果 | 第37-3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水与空气环境下二维条码质量对比研究 | 第39-49页 |
3.1 实验制备过程 | 第39-41页 |
3.1.1 实验设备 | 第39-40页 |
3.1.2 实验材料及前期处理 | 第40页 |
3.1.3 实验方法及参数取值 | 第40-41页 |
3.2 条码图像质量评定指标 | 第41-42页 |
3.3 水层深度对条码图像质量评定指标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 激光标记二维条码图像质量评定指标对比 | 第43-46页 |
3.4.1 对比度 | 第43页 |
3.4.2 打印增长 | 第43-44页 |
3.4.3 轴向非均匀性 | 第44-45页 |
3.4.4 未用错误纠正 | 第45页 |
3.4.5 条码质量等级 | 第45-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第4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辅助激光标记条码质量预测模型 | 第49-61页 |
4.1 BP神经网络概述 | 第49页 |
4.2 网络设计 | 第49-57页 |
4.2.1 样本选取 | 第49-53页 |
4.2.2 相关参数选定 | 第53页 |
4.2.3 隐含层神经元数的确定 | 第53-55页 |
4.2.4 网络的训练、验证与检测 | 第55-57页 |
4.3 工艺参数优化 | 第57-59页 |
4.3.1 方法步骤 | 第57-58页 |
4.3.2 优化过程及结果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不同牌号铝合金表面激光直接标记二维条码的实验研究 | 第61-71页 |
5.1 不同牌号铝合金激光标记二维条码质量分析 | 第61-65页 |
5.1.1 铝合金简介 | 第61页 |
5.1.2 材料性质及参数 | 第61-63页 |
5.1.3 扫描速度与不同牌号铝合金标记条码的关系 | 第63页 |
5.1.4 Q频率与不同牌号铝合金标记条码的关系 | 第63-64页 |
5.1.5 电流与不同牌号铝合金标记条码的关系 | 第64-65页 |
5.1.6 化学成分对不同铝合金条码对比度的影响 | 第65页 |
5.2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温度及冷却率分布仿真 | 第65-69页 |
5.2.1 建模过程 | 第65-67页 |
5.2.2 不同牌号铝合金温度场分布 | 第67页 |
5.2.3 不同牌号铝合金温度变化规律 | 第67-68页 |
5.2.4 不同牌号铝合金的冷却速率变化规律 | 第68-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