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1 大豆芽苗菜及其生产 | 第9-11页 |
1.1 大豆芽苗菜的营养价值及功效 | 第9-10页 |
1.2 大豆芽苗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第10页 |
1.3 LED光环境调控技术应用于设施栽培中的优势 | 第10-11页 |
2 光环境调控花青苷合成的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2.1 花青苷的种类和特征 | 第11页 |
2.2 花青苷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1-12页 |
2.3 不同光质诱导花青苷合成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2.3.1 光质及光受体 | 第12-13页 |
2.3.2 UV-A及蓝光与花青苷的关系 | 第13-14页 |
2.3.3 花青苷代谢相关酶类与花青苷的关系 | 第14页 |
2.3.4 转录因子MYB参与调控花青苷的合成 | 第14-15页 |
2.3.5 光受体基因表达与花青苷的合成 | 第15页 |
2.4 花青苷合成部位的研究 | 第15-16页 |
2.5 遮光处理对花青苷合成的影响 | 第16-17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7-19页 |
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3.2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UV-A诱导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合成的分子机理 | 第19-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1.2 测定项目与测定方法 | 第22-26页 |
1.2.1 形态生长指标的测定 | 第22页 |
1.2.2 花青苷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1.2.3 PAL、CHI、UFGT粗酶液提取及酶活性测定 | 第22-23页 |
1.2.4 总RNA的提取及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 | 第23-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2.1 光质对大豆芽苗菜生长的影响 | 第26页 |
2.2 光质对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含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 光质对PAL、CHI、UFGT酶活性的影响 | 第27页 |
2.4 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检测 | 第27-29页 |
2.4.1 调控基因MYB75受体基因表达量分析 | 第27-28页 |
2.4.2 花青苷合成结构基因表达量分析 | 第28-29页 |
3 讨论 | 第29-33页 |
3.1 UV-A对大豆芽苗菜下胚轴花青苷含量的影响 | 第29页 |
3.2 UV-A对PAL、CHI和UFGT酶活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3.3 UV-A对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0-33页 |
第三章 UV-A下大豆芽苗菜中花青苷合成部位及合成方式的初步研究 | 第33-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34-35页 |
1.2 测定项目与测定方法 | 第35-36页 |
1.2.1 花青苷含量的测定 | 第35页 |
1.2.2 PAL粗酶液提取及酶活性测定 | 第35页 |
1.2.3 立体显微镜观察 | 第35页 |
1.2.4 总RNA的提取及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 | 第35-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2.1 花青苷主要在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合成 | 第36-37页 |
2.2 去子叶及下胚轴遮光处理对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合成的影响 | 第37-38页 |
2.3 不同遮光处理对下胚轴花青苷合成的影响 | 第38-39页 |
2.4 不同遮光处理对下胚轴PAL酶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2.5 不同遮光处理对DFR、ANS和UFGT表达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2.6 子叶遮光处理下调了下胚轴中花青苷结构基因的表达 | 第41-42页 |
3. 讨论 | 第42-46页 |
3.1 花青苷主要存在于大豆芽苗菜下胚轴表皮层 | 第42-43页 |
3.2 子叶遮光处理影响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的合成 | 第43-44页 |
3.3 不同遮光处理降低了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PAL酶活性 | 第44页 |
3.4 子叶遮光处理影响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44-46页 |
全文总结 | 第46-47页 |
创新之处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