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弧菌论文

胞外多糖影响霍乱弧菌在粘液素中游动性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缩略语说明表第11-12页
文献综述第12-24页
    1.1 霍乱的流行情况第12页
    1.2 霍乱弧菌生物学性状及分类第12-13页
    1.3 毒力因子和致病性第13-14页
        1.3.1 CT第13-14页
        1.3.2 定居因子第14页
        1.3.3 其他毒素第14页
    1.4 霍乱弧菌和生物膜第14-16页
        1.4.1 鞭毛参与生物膜的早期形成第15页
        1.4.2 菌毛促进细菌与表面,细菌与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第15-16页
        1.4.3 多糖是弧菌生物膜最主要的成分第16页
    1.5 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第16-18页
        1.5.1 胞外多糖的结构第16-17页
        1.5.2 霍乱弧菌中胞外多糖第17-18页
    1.6 霍乱弧菌中胞外多糖(VPS)的调控机制第18-21页
        1.6.1 vps和vps相似的基因位点第18-19页
        1.6.2 EPS形成基因的转录调控第19页
        1.6.3 双组分调节因子第19-20页
        1.6.4 群体感应操纵子第20-21页
    1.7 胞外多糖的功能第21-22页
    1.8 胞外多糖的相互作用第22-24页
第一章 影响霍乱弧菌在粘液层中游动的基因筛选及鉴定第24-46页
    第一节 影响霍乱弧菌在粘液层中游动的基因筛选及鉴定第24-3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4-28页
            1.1 菌株与质粒第24页
            1.2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第24-25页
            1.3 实验试剂第25页
            1.4 仪器设备第25页
            1.5 实验方法第25-28页
        2 结果和分析第28-31页
            2.1 霍乱弧菌在粘液层中游动速度加快的候选菌株筛选第28-29页
            2.2 突变株转座子插入序列的鉴定第29-31页
        3. 小结和讨论第31-32页
    第二节 VPS突变株的构建和鉴定第32-4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2-41页
            1.1 菌株与质粒第32-33页
            1.2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第33页
            1.3 实验试剂第33页
            1.4 仪器设备第33-34页
            1.5 实验的基本方法第34-41页
        2. 结果分析第41-44页
            2.1 vc0917 (vpsA)缺失突变菌株的构建第41-42页
            2.2 Ptac-vpsR超表达融合突变株的构建第42-43页
            2.3 △vpsA缺失突变株以及WT::Ptac-vpsR的鉴定第43-44页
        3.小结与讨论第44-46页
第二章 VPS突变株的功能表型研究第46-56页
    第一节 VPS表达突变株的游动性比较第46-4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6-47页
            1.1 菌株与质粒第46页
            1.2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第46页
            1.3 实验仪器第46页
            1.4 实验方法第46-4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7-48页
            2.1 半固体平板上游动性分析第47-48页
        3. 小结与讨论第48-49页
    第二节 VPS表达突变株的显微观察第49-5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9-50页
            1.1 菌株与质粒第49页
            1.2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第49页
            1.3 实验仪器第49页
            1.4 实验方法第49-5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0-52页
            2.1 细菌游动速度的显微测量比较第50-52页
        3. 小结与讨论第52-53页
    第三节 利用小鼠模型分析VPS在体内的影响第53-5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3-54页
            1.1 菌株与质粒第53页
            1.2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第53页
            1.3 实验仪器第53页
            1.4 实验方法第53-5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4-55页
            2.1 体内环境下两种菌株在小鼠肠道内竞争性定殖时运动情况的分析第54-55页
        3. 小结与讨论第55-56页
第三章 胞外多糖影响霍乱弧菌在粘液素中游动的机制初步探索第56-78页
    第一节 霍乱弧菌VPS合成调控相关基因表达量情况的研究第56-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6-59页
            1.1 菌株与质粒第56页
            1.2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第56-57页
            1.3 实验用酶及试剂第57页
            1.4 仪器设备第57页
            1.5 实验所用方法第57-59页
        2. 结果分析第59页
            2.1 vpsA,vpsR,vpsT在有无粘液素的情况下表达水平的差异第59页
        3. 小结与讨论第59-60页
    第二节 不同环境下的细菌的生长曲线和趋化性的研究第60-6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0-61页
            1.1 菌株与质粒第60页
            1.2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第60页
            1.3 实验仪器第60页
            1.4 实验方法第60-6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1-62页
            2.1 不同条件生长曲线的分析第61页
            2.2 趋化作用第61-62页
        3. 小结与讨论第62-64页
    第三节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霍乱弧菌游动性的影响第64-6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4-65页
            1.1 菌株与质粒第64页
            1.2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第64页
            1.3 实验仪器第64页
            1.4 实验方法第64-6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5-66页
            2.1 不同表面活性剂下的游动性差异第65-66页
        3. 小结与讨论第66-67页
    第四节 不同氨基酸对霍乱弧菌在粘液素中游动性差异的研究第67-7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7-68页
            1.1 菌株与质粒第67页
            1.2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第67页
            1.3 实验仪器第67页
            1.4 实验方法第67-6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8-70页
        3. 小结与讨论第70-71页
    第五节 不同基因缺失突变株在粘液素中游动性的差异的研究第71-7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1-73页
            1.1 菌株与质粒第71-72页
            1.2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第72页
            1.3 实验仪器第72页
            1.4 实验方法第72-73页
        2. 结果分析第73-76页
            2.1 胞外酶相关基因缺失菌株在粘液素中的游动性差异分析第73-74页
            2.2 毒力表达相关基因在粘液素中的游动性差异分析第74页
            2.3 趋化性相关基因缺失菌株在粘液素中的游动性差异分析第74-75页
            2.4 游动性相关基因缺失菌株在粘液素中的游动性差异分析第75页
            2.5 群体感应基因在粘液素中的游动性差异分析第75-76页
        3. 小结与讨论第76-78页
全文总结第78-80页
本文创新点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附录第86-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UV-A诱导大豆(Glycine max)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合成及相关机理研究
下一篇:家蚕Serpin家族蛋白酶抑制剂SW-AT-1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