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流程 | 第13-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9页 |
第2章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演变和理论研究 | 第19-27页 |
2.1 耕地占补平衡核心概念和内涵 | 第19页 |
2.2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演变 | 第19-24页 |
2.2.1 全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演变 | 第19-22页 |
2.2.2 江苏省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演变 | 第22-24页 |
2.3 国内外耕地保护研究综述 | 第24-27页 |
2.3.1 国外耕地保护研究综述 | 第24-25页 |
2.3.2 国内耕地保护研究综述 | 第25-27页 |
第3章 江苏省耕地资源现状及占补平衡分析 | 第27-43页 |
3.1 耕地资源现状 | 第27-36页 |
3.1.1 耕地资源总量分析 | 第27-30页 |
3.1.2 耕地资源变化的时序特征 | 第30-34页 |
3.1.3 耕地资源变化的空间特征 | 第34-36页 |
3.2 耕地占补平衡分析 | 第36-43页 |
3.2.1 耕地资源增减情况 | 第36-38页 |
3.2.2 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措施 | 第38-40页 |
3.2.3 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成效 | 第40-43页 |
第4章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耕地占补形势与预测 | 第43-55页 |
4.1 耕地占补平衡发展形势 | 第43页 |
4.2 耕地占补平衡影响因素 | 第43-44页 |
4.3 耕地占补平衡趋势预测 | 第44-55页 |
4.3.1 耕地占用趋势预测 | 第44-51页 |
4.3.2 耕地补充趋势预测 | 第51-52页 |
4.3.3 占补平衡趋势预测 | 第52-55页 |
第5章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耕地占补平衡存在问题与挑战 | 第55-61页 |
5.1 耕地占补平衡存在问题 | 第55-58页 |
5.1.1 耕地后备资源匮乏,部分项目未落实补充耕地义务 | 第55页 |
5.1.2 "占优补劣"现象普遍存在,与生态争地问题日益突出 | 第55-56页 |
5.1.3 补充耕地指标总量有限,省域内易地补充耕地实施困难 | 第56-57页 |
5.1.4 耕地开垦费标准过低,补充耕地资金严重不足 | 第57页 |
5.1.5 耕地占补监管不力,项目实施和管理乱象丛生 | 第57-58页 |
5.1.6 土地整治缺乏系统性,低水平重复实施现象依然存在 | 第58页 |
5.2 耕地占补平衡面临的挑战 | 第58-61页 |
5.2.1 迅速发展大量占用耕地,数量平衡管理矛盾加剧 | 第59页 |
5.2.2 耕地占优补劣现象犹存,质量平衡管理任务加重 | 第59页 |
5.2.3 区域资源经济存在差异,区域协调管理难度加深 | 第59-61页 |
第6章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耕地占补平衡对策建议 | 第61-69页 |
6.1 界定耕地占补平衡为阶段性目标,实行建设用地"减量化" | 第61页 |
6.2 实施差别化土地监管,及时纠正各类违法违规问题 | 第61-63页 |
6.2.1 监管对象的差别化 | 第61-62页 |
6.2.2 监管区域的差别化 | 第62页 |
6.2.3 监管方法的差别化 | 第62-63页 |
6.3 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实现规划管控和引导 | 第63页 |
6.4 完善补充耕地措施,确保占补平衡政策落到实处 | 第63-65页 |
6.4.1 加大补充耕地后期管护 | 第64页 |
6.4.2 有限开展农用地占补平衡 | 第64页 |
6.4.3 实行耕地质量保护激励政策 | 第64-65页 |
6.5 改进补充耕地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第65-66页 |
6.5.1 提高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 | 第65页 |
6.5.2 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可按一定比例用于占补平衡项目 | 第65页 |
6.5.3 建立优质耕地占用的高赔偿机制 | 第65-66页 |
6.5.4 强化土地整治资金管理 | 第66页 |
6.6 探索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协调管理机制,实现全省占补平衡 | 第66-69页 |
6.6.1 探索省际异地耕地占补市场化管理机制 | 第66-67页 |
6.6.2 构建省域内耕地占用指标省-市两级动态分配机制 | 第67页 |
6.6.3 实施省以上重大项目国家统筹安排机制 | 第67-69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