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研究--以桐庐县为例
致谢 | 第4-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2.1 生态保护红线研究 | 第17-19页 |
1.2.2 景观美学评价研究 | 第19-20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页 |
1.4 研究范围和内容 | 第20-22页 |
1.4.1 研究范围 | 第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述 | 第24-30页 |
2.1 区域概况 | 第24-26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4页 |
2.1.2 自然环境 | 第24-25页 |
2.1.3 社会经济 | 第25-26页 |
2.2 生态环境及保护情况 | 第26-30页 |
2.2.1 资源状况 | 第26-27页 |
2.2.2 环境质量状况 | 第27-28页 |
2.2.3 污染物排放状况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综合评价 | 第30-63页 |
3.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30-31页 |
3.1.1 构建原则 | 第30-31页 |
3.1.2 评价体系 | 第31页 |
3.2 基础数据及预处理 | 第31-34页 |
3.2.1 数据准备 | 第31-32页 |
3.2.2 预处理 | 第32-34页 |
3.3 生态环境评价 | 第34-56页 |
3.3.1 森林资源质量评价 | 第34-43页 |
3.3.2 水资源重要性评价 | 第43-50页 |
3.3.3 人类活动影响评价 | 第50-55页 |
3.3.4 生态环境评价结果 | 第55-56页 |
3.4 耕地资源评价 | 第56-57页 |
3.5 人文历史资源评价 | 第57-58页 |
3.6 景观美学评价 | 第58-61页 |
3.6.1 InVEST模型评价 | 第59-60页 |
3.6.2 景观美学评价结果 | 第60-61页 |
3.7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综合评价结果 | 第61-63页 |
第四章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结果与评价 | 第63-71页 |
4.1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 第63-68页 |
4.1.1 森林资源保护红线 | 第63-64页 |
4.1.2 水资源保护红线 | 第64页 |
4.1.3 耕地资源保护红线 | 第64-65页 |
4.1.4 人文历史资源保护红线 | 第65-66页 |
4.1.5 景观美学保护红线 | 第66-67页 |
4.1.6 桐庐县生态保护红线 | 第67-68页 |
4.2 与《环境功能区划》比较 | 第68-7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4页 |
5.1 结论 | 第71-72页 |
5.2 创新点 | 第72页 |
5.3 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