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绪论 | 第17-34页 |
1.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简介 | 第17-23页 |
1.1.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概述 | 第17页 |
1.1.2 有机氯农药(OCPs) | 第17-21页 |
1.1.3 多氯联苯(PCBs) | 第21-23页 |
1.2 土壤和大气中的氯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其土-气交换特征 | 第23-27页 |
1.2.1 土壤和大气中的有机氯农药 | 第23-25页 |
1.2.2 土壤和大气中的多氯联苯 | 第25页 |
1.2.3 氯代有机物的土-气交换 | 第25-27页 |
1.3 手性POPs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1.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健康风险 | 第29-31页 |
1.4.1 有机氯农药(OCPs)的健康风险 | 第29-30页 |
1.4.2 多氯联苯(PCBs)的健康风险 | 第30-31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1-34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31-32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33-34页 |
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34-51页 |
2.1 研究区域 | 第34-36页 |
2.2 样品采集 | 第36-40页 |
2.2.1 大气样品的采集 | 第36-39页 |
2.2.2 土壤样品的采集 | 第39-40页 |
2.3 仪器与试剂 | 第40页 |
2.4 样品前处理与仪器分析 | 第40-41页 |
2.4.1 样品前处理 | 第40页 |
2.4.2 仪器分析 | 第40-41页 |
2.5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 第41-42页 |
2.5.1 土壤pH的测定 | 第41页 |
2.5.2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 第41-42页 |
2.6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 第42-45页 |
2.7 逸度模型及逸度分数(ff)计算 | 第45-46页 |
2.8 健康风险评价 | 第46-51页 |
2.8.1 土壤中污染物质的非致癌风险 | 第46-47页 |
2.8.2 土壤中污染物质的致癌性风险 | 第47-48页 |
2.8.3 大气中污染物质的非致癌风险 | 第48页 |
2.8.4 大气中污染物质的致癌风险 | 第48-51页 |
3 HCHs的残留现状、土气交换特征及健康风险研究 | 第51-74页 |
3.1 土壤中六六六(HCHs)的残留现状 | 第51-57页 |
3.2 大气中六六六(HCHs)的残留现状 | 第57-61页 |
3.3 六六六(HCHs)的来源解析 | 第61-63页 |
3.4 手性α-HCH的对映体选择性特征 | 第63-65页 |
3.5 六六六(HCHs)的土气交换特征 | 第65-67页 |
3.6 六六六(HCHs)的健康风险评价 | 第67-7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4 DDTs的残留现状、土气交换特征及健康风险研究 | 第74-97页 |
4.1 土壤中滴滴涕(DDTs)的残留现状 | 第74-80页 |
4.2 大气中滴滴涕(DDTs)的残留现状 | 第80-84页 |
4.3 滴滴涕(DDTs)的来源解析 | 第84-86页 |
4.4 手性o,p'-DDT和o,p'-DDD的对映体选择性特征 | 第86-89页 |
4.5 滴滴涕(DDTs)的土气交换特征 | 第89-92页 |
4.6 滴滴涕(DDTs)的健康风险评价 | 第92-9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5 PCBs的残留现状、土气交换特征及健康风险研究 | 第97-115页 |
5.1 土壤中多氯联苯(PCBs)的残留现状 | 第97-103页 |
5.2 大气中多氯联苯(PCBs)的残留现状 | 第103-108页 |
5.3 多氯联苯(PCBs)的来源解析 | 第108-110页 |
5.4 多氯联苯(PCBs)的土气交换特征 | 第110-111页 |
5.5 多氯联苯(PCBs)的健康风险评价 | 第111-11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6 论文总结 | 第115-118页 |
6.1 小结 | 第115-116页 |
6.2 创新点 | 第116-117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35页 |
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