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态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2-14页 |
1.2.1 教育生态学 | 第12页 |
1.2.2 课堂生态 | 第12-13页 |
1.2.3 生态课堂 | 第13-14页 |
1.2.4 教学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1.4 研究目的、内容 | 第18-19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 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中学生态课堂教学的理论探讨 | 第21-30页 |
2.1 中学生态课堂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 第21-23页 |
2.1.1 中学生态课堂教学的内涵 | 第21页 |
2.1.2 中学生态课堂教学的特征 | 第21-23页 |
2.2 中学生态课堂教学中基本要素 | 第23-26页 |
2.2.1 教学主体生态因子 | 第23-25页 |
2.2.2 教学环境生态因子 | 第25-26页 |
2.3 中学生态课堂教学的意义 | 第26-27页 |
2.3.1 培植生态理念,建构新型课堂文化 | 第26-27页 |
2.3.2 关注个体生命,使师生生命质量得到提升 | 第27页 |
2.3.3 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 | 第27页 |
2.4 中学生态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2.4.1 教育生态学理论 | 第27-28页 |
2.4.2 人本主义理论 | 第28-29页 |
2.4.3 多元智力理论 | 第29页 |
2.4.4 建构主义学习观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中学生态课堂教学的现实困境 | 第30-44页 |
3.1 中学生态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 第30-32页 |
3.1.1 调查目的 | 第30页 |
3.1.2 调查对象 | 第30页 |
3.1.3 调查方式 | 第30-32页 |
3.2 中学生态课堂教学失衡现象 | 第32-41页 |
3.2.1 和谐性被破坏,导致教学环境失衡 | 第32-36页 |
3.2.1.1 班级规模大,课堂环境嘈杂 | 第32-33页 |
3.2.1.2 教学物质资源匮乏和学习资源单一 | 第33-34页 |
3.2.1.3 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与对话 | 第34-36页 |
3.2.2 自主性被破坏,导致学习策略失衡 | 第36-38页 |
3.2.2.1 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欠缺 | 第37页 |
3.2.2.2 学生合作学习效果差 | 第37-38页 |
3.2.3 整体性被破坏,导致教学策略失衡 | 第38-41页 |
3.2.3.1 教学过程重讲授 | 第38-39页 |
3.2.3.2 教学内容片面化 | 第39-40页 |
3.2.3.3 教学管理专制化 | 第40-41页 |
3.3 中学生态课堂教学失衡原因分析 | 第41-44页 |
3.3.1 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 第41-43页 |
3.3.2 教学环境建设不被重视 | 第43页 |
3.3.3 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兴趣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国内外中学生态课堂教学经验与启示 | 第44-50页 |
4.1 国外中学生态课堂教学经验与启示 | 第44-46页 |
4.1.1 国外中学生态课堂教学的实施经验 | 第44-45页 |
4.1.1.1 课时安排灵活 | 第44页 |
4.1.1.2 教学环境舒适 | 第44-45页 |
4.1.1.3 教学组织形式多样 | 第45页 |
4.1.1.4 课堂教学活动丰富多彩 | 第45页 |
4.1.2 国外中学生态课堂教学的启示 | 第45-46页 |
4.1.2.1 注重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和民主性 | 第45-46页 |
4.1.2.2 注重课堂教学的动态性和多样性 | 第46页 |
4.2 国内中学生态课堂教学经验与启示 | 第46-50页 |
4.2.1 国内中学生态课堂教学经验 | 第47-48页 |
4.2.1.1 课堂导学案设计灵活 | 第47页 |
4.2.1.2 课堂评价多样 | 第47页 |
4.2.1.3 教学过程体验性强 | 第47-48页 |
4.2.2 国内中学生态课堂教学启示 | 第48-50页 |
4.2.2.1 教学理念向人文科学性调适 | 第48页 |
4.2.2.2 教学内容向生活化转变 | 第48-49页 |
4.2.2.3 课堂评价向多元化转变 | 第49-50页 |
第五章 中学生态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 第50-58页 |
5.1 构建和谐生态的教学环境 | 第50-52页 |
5.1.1 创造温馨舒适的物质环境 | 第50-51页 |
5.1.2 建立和谐平等的人际环境 | 第51-52页 |
5.2 采用灵活互动的教学方式 | 第52-53页 |
5.2.1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 第52-53页 |
5.2.2 实施互动教学,探究知识意蕴 | 第53页 |
5.3 创生完整开放的教学内容 | 第53-55页 |
5.3.1 关注教学内容的动态生成 | 第54页 |
5.3.2 重视知识之间的整体联系 | 第54-55页 |
5.4 倡导自主高效的学习方式 | 第55-56页 |
5.4.1 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 第55-56页 |
5.4.2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 第56页 |
5.5 完善人文绿色的管理制度 | 第56-58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研究的结论 | 第58页 |
6.2 研究的启示 | 第58-59页 |
6.3 研究的局限性及创新点 | 第59页 |
6.4 研究的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