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10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与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9页 |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一、研究框架 | 第1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第20-22页 |
一、本文创新之处 | 第20页 |
二、本文不足之处 | 第20-22页 |
第一章 福建永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第22-28页 |
第一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对福建永安的影响 | 第23-24页 |
第三节 福建永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条件 | 第24-28页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在福建永安的开展 | 第28-46页 |
第一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福建永安的进步文化活动 | 第28-36页 |
一、出版发行业在福建永安的蓬勃发展 | 第28-33页 |
二、抗战文艺活动在福建永安的盛行 | 第33-36页 |
第二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引下的福建永安学生运动 | 第36-41页 |
一、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在福建永安的兴起(1938年—1941年) | 第36-39页 |
二、抗日学生运动在福建永安的深入开展(1942年—1945年) | 第39-41页 |
第三节 抗战时期台胞及海外华侨在福建永安展现的爱国情怀 | 第41-46页 |
一、台湾少年团在福建永安的抗战宣传活动 | 第41-42页 |
二、海外华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抗战支援 | 第42-46页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福建永安抗日的影响 | 第46-52页 |
第一节 成为东南地区抗战进步文化活动的中心 | 第46-48页 |
一、代表了抗战进步文化的前进方向 | 第46页 |
二、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抗战文艺活动 | 第46-47页 |
三、开辟了东南抗战文化新阵地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掀起了抗日学生运动的热潮 | 第48-49页 |
一、坚定学生爱国信念,提高学生革命觉悟 | 第48页 |
二、鼓舞学生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 第48-49页 |
三、领导学生开展“反迫害,争民主”斗争 | 第49页 |
第三节 凸显抗战时期台胞、海外华侨共抵外侮的爱国情结 | 第49-52页 |
一、团结两岸抗日决心,凝聚两岸抗日力量 | 第49-50页 |
二、海外华侨成为抗战海外宣传的重要力量 | 第50页 |
三、海外华侨成为抗战经济支援主力军 | 第50-52页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在福建永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当代启示 | 第52-60页 |
第一节 重视文化统一战线,传承抗战革命精神 | 第52-53页 |
一、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进方向 | 第52-53页 |
二、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 第53页 |
三、构建互联网创新平台宣传抗战精神 | 第53页 |
第二节 青年学生应树立正确理想观,努力争做向上向善有为人 | 第53-55页 |
一、坚定正确理想信念,努力培养民族梦想观 | 第54页 |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做大“朋友圈” | 第54-55页 |
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 | 第55页 |
第三节 学习国共两党联合抗战救国精神,科学处理两岸当代关系问题 | 第55-57页 |
一、巩固爱国统一战线总方针,坚持两岸以和为贵促合作 | 第55-56页 |
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聚同化异共圆复兴之梦 | 第56页 |
三、警惕“台独”势力,捍卫国家主权 | 第56-57页 |
第四节 发扬抗战时期海外华侨爱国精神,重视海外华侨的当代价值 | 第57-60页 |
一、努力完善侨务工作,增强侨胞国家认同感 | 第57-58页 |
二、发挥海外华侨经济作用,推动中国经济大繁荣大发展 | 第58页 |
三、凝聚中华儿女海外力量,携手构筑中国命运共同体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个人简历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