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哲学与心理治疗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1章 西方现代哲学的新转向 | 第10-16页 |
1.1 西方现代哲学新转向 | 第10-12页 |
1.2 生活哲学-从理论到实践 | 第12-16页 |
第2章 理性主义哲学的转向 | 第16-22页 |
2.1 解释学的转向 | 第16-17页 |
2.2 从本体论到语言哲学 | 第17-19页 |
2.3 实践哲学与行动 | 第19-20页 |
2.4 心灵哲学的新转向 | 第20-22页 |
第3章 非理性主义哲学的转向 | 第22-30页 |
3.1 尼采哲学的治疗功能 | 第22-24页 |
3.2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 第24-25页 |
3.3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治疗”概念 | 第25-27页 |
3.4 现代情绪哲学的兴起 | 第27-30页 |
第4章 心理治疗中的哲学--科学引导与哲学引导 | 第30-46页 |
4.1 心理治疗 | 第30-34页 |
4.1.1 心理治疗的发展 | 第30-31页 |
4.1.2 科学对心理治疗的发展的引导 | 第31-32页 |
4.1.3 心理治疗的再发展 | 第32-34页 |
4.2 哲学中的治疗 | 第34-37页 |
4.3 哲学对心理治疗的引导 | 第37-40页 |
4.4 哲学心理咨询 | 第40-46页 |
4.4.1 哲学心理咨询的兴起 | 第40-41页 |
4.4.2 哲学心理咨询的特点 | 第41-42页 |
4.4.3 哲学心理咨询现状 | 第42-43页 |
4.4.4 对传统心理咨询的突破 | 第43-46页 |
第5章 多元范式下的哲学心理治疗的发展前景 | 第46-52页 |
5.1 具身认知的治疗理念 | 第46-47页 |
5.2 人本主义疗法的哲学内涵 | 第47-48页 |
5.3 森田疗法的哲学内涵 | 第48-5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