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光标集团并购绩效研究--基于战略定位的分析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7页 |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相关文献回顾 | 第11-15页 |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1.4 研究框架与结构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29页 |
| 2.1 收购兼并相关理论 | 第17-22页 |
| 2.1.1 收购兼并及并购动机 | 第17-19页 |
| 2.1.2 并购能力和并购方向 | 第19-20页 |
| 2.1.3 并购绩效与评价方法 | 第20-22页 |
| 2.2 战略定位相关理论 | 第22-26页 |
| 2.2.1 战略定位的内在涵义 | 第22-23页 |
| 2.2.2 战略定位的理论基石 | 第23-24页 |
| 2.2.3 战略定位的三大要点 | 第24-25页 |
| 2.2.4 战略定位的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 2.3 战略定位、发展战略与收购兼并 | 第26-29页 |
| 2.3.1 战略定位与发展战略 | 第26-27页 |
| 2.3.2 发展战略与收购兼并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蓝色光标集团并购绩效评价 | 第29-51页 |
| 3.1 蓝色光标集团发展现状 | 第29-31页 |
| 3.1.1 蓝色光标概况 | 第29-30页 |
| 3.1.2 发展战略演进 | 第30-31页 |
| 3.2 蓝色光标集团并购历程 | 第31-36页 |
| 3.2.1 第一阶段 | 第31-33页 |
| 3.2.2 第二阶段 | 第33-36页 |
| 3.3 蓝色光标集团并购绩效评价 | 第36-50页 |
| 3.3.1 绩效评价方法 | 第36-39页 |
| 3.3.2 经营业绩分析 | 第39-47页 |
| 3.3.3 商誉减值状况 | 第47-5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蓝色光标集团并购业绩不佳原因分析 | 第51-82页 |
| 4.1 蓝色光标集团发展战略存在偏差 | 第51-74页 |
| 4.1.1 竞争环境分析 | 第51-61页 |
| 4.1.2 发展趋势分析 | 第61-65页 |
| 4.1.3 认知状况分析 | 第65-66页 |
| 4.1.4 运营现状分析 | 第66-73页 |
| 4.1.5 研究分析结论 | 第73-74页 |
| 4.2 蓝色光标集团并购战略不明确 | 第74-77页 |
| 4.3 蓝色光标集团并购策略不正确 | 第77-81页 |
| 4.3.1 蓝色光标集团并购方向 | 第77-79页 |
| 4.3.2 蓝色光标集团并购能力 | 第79-81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第五章 蓝色光标集团并购战略及策略设计 | 第82-89页 |
| 5.1 蓝色光标集团发展战略修正 | 第82-83页 |
| 5.2 蓝色光标集团并购战略设计 | 第83-85页 |
| 5.3 蓝色光标集团并购策略设计 | 第85-87页 |
| 5.3.1 蓝色光标集团并购方向纠正 | 第85-86页 |
| 5.3.2 蓝色光标集团并购能力提升 | 第86-87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89-93页 |
| 6.1 论文主要结论 | 第89-91页 |
| 6.2 论文特色与局限 | 第91页 |
| 6.2.1 本文特色 | 第91页 |
| 6.2.2 局限之处 | 第91页 |
| 6.3 后续研究展望 | 第91-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 附录 | 第97-100页 |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