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1.3.1 汽车零配件物流 | 第14-15页 |
1.3.2 汽车零配件售后物流及其管理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创新性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汽车零配件售后物流管理现状分析 | 第18-33页 |
2.1 国内汽车零配件售后物流分析 | 第18-21页 |
2.1.1 汽车零配件售后物流模式 | 第18-20页 |
2.1.2 汽车零配件售后物流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2.2 国外汽车零配件售后物流 | 第21-25页 |
2.2.1 国外特色汽车零配件售后物流 | 第21-23页 |
2.2.2 国外零配件售后物流对国内发展的启示 | 第23-25页 |
2.3 汽车零配件售后物流行业SWOT-PEST分析 | 第25-31页 |
2.3.1 引导汽车零配件售后物流发展的优势 | 第25-27页 |
2.3.2 阻碍汽车零配件售后物流前进的劣势 | 第27-28页 |
2.3.3 汽车零配件售后物流面临的机遇 | 第28-29页 |
2.3.4 汽车零配件售后物流遇到的威胁 | 第29页 |
2.3.5 发展战略分析 | 第29-31页 |
2.4 汽车零配件市场规模预测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汽车零配件售后物流管理新模式构建 | 第33-46页 |
3.1 新模式提出的必要性 | 第33-35页 |
3.2 汽车零配件超市构建 | 第35-36页 |
3.2.1 汽车零配件售后物流目标 | 第35-36页 |
3.2.2 汽车零配件超市构建 | 第36页 |
3.2.3 主要构想 | 第36页 |
3.3 汽车零配件超市物流网络 | 第36-39页 |
3.3.1 运行模式 | 第36-38页 |
3.3.2 新模式与现有模式对比 | 第38-39页 |
3.4 汽车零配件超市物流运作业务流程 | 第39-44页 |
3.4.1 零配件超市宏观业务流程 | 第39-41页 |
3.4.2 零配件超市微观业务流程 | 第41-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汽车零配件售后物流新模式评价 | 第46-55页 |
4.1 汽车零配件售后物流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6-51页 |
4.1.1 汽车零配件售后物流特点 | 第46-47页 |
4.1.2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47-49页 |
4.1.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9-51页 |
4.2 汽车零配件售后物流新模式评价模型构建 | 第51-54页 |
4.2.1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选取 | 第51页 |
4.2.2 指标权重确定 | 第51-52页 |
4.2.3 规定隶属度函数 | 第52-54页 |
4.2.4 确定综合评价值 | 第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个案分析 | 第55-68页 |
5.1 中都物流概况 | 第55页 |
5.2 中都物流零配件售后物流发展方案 | 第55-56页 |
5.3 零配件售后物流方案评价 | 第56-65页 |
5.3.1 指标权重确定 | 第57-60页 |
5.3.2 模糊综合评价 | 第60-65页 |
5.4 零配件售后物流发展建议 | 第65-67页 |
5.4.1 加强零配件分类管理 | 第65-66页 |
5.4.2 提高流动率降低库存 | 第66页 |
5.4.3 建立信用体系保证零配件质量 | 第66页 |
5.4.4 加强零配件绿色包装意识 | 第66-67页 |
5.4.5 以信息整合实现零配件分流 | 第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