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国内贸易经济论文--服务业论文

生产者服务业提升制造业效率研究--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6-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6-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6页
        1.1.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 研究路线、内容与方法第17-18页
        1.2.1 研究路线第17页
        1.2.2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2.3 研究方法第18页
    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8-20页
        1.3.1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8-19页
        1.3.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9-20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第20-26页
    2.1 生产者服务业概念综述第20页
    2.2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综述第20-21页
    2.3 产业融合综述第21-26页
        2.3.1 产业融合概念第21-22页
        2.3.2 产业融合模式第22-23页
        2.3.3 产业融合效应第23-26页
第三章 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影响的作用机理及实证分析第26-34页
    3.1 生产者服务业提升制造业效率的作用机理第26-27页
        3.1.1 专业化分工降低制造业成本第26页
        3.1.2 差异化服务业形成制造业差异化优势第26页
        3.1.3 知识资本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第26-27页
    3.2 实证结果分析第27-34页
        3.2.1 按地区层面的分析第27-29页
        3.2.2 按行业层面的分析第29-34页
第四章 生产者服务业提升制造业效率的有效途径:产业融合第34-42页
    4.1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动力第34-35页
        4.1.1 基础动力第34页
        4.1.2 内在动力第34-35页
        4.1.3 外在动力第35页
    4.2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模式第35-39页
        4.2.1 渗透型融合模式第36-37页
        4.2.2 扩展型融合模式第37-38页
        4.2.3 结合型融合模式第38-39页
    4.3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效应第39-42页
第五章 我国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水平测算第42-50页
    5.1 产业融合水平的解析第42页
    5.2 产业融合水平的测算方法第42页
    5.3 数据来源和指标介绍第42-44页
        5.3.1 数据来源第42页
        5.3.2 指标介绍第42-44页
            5.3.2.1 需求率指标第43页
            5.3.2.2 投入率指标第43-44页
            5.3.2.3 融合平衡度第44页
    5.4 实证结果分析第44-50页
        5.4.1 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整体融合水平第44-47页
        5.4.2 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细分行业的融合水平第47-50页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50-54页
    6.1 结论第50页
    6.2 政策建议第50-54页
        6.2.1 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开创智能制造业第50-51页
        6.2.2 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融合结构合理化第51页
        6.2.3 建立良好的体制环境,提高产业融合水平第51页
        6.2.4 建立科学的市场机制,促进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第51-52页
        6.2.5 完善教育培养制度,发挥人才效应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60-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山西文化产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