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鲁日融生平及创作活动 | 第8-10页 |
第二章 鲁日融“秦派二胡”艺术风格的形成 | 第10-15页 |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对秦派二胡的风格韵味的影响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秦地民间音乐文化对秦派二胡作品的影响 | 第12-13页 |
第三节 时代审美和社会艺术价值对秦派二胡发展的影响 | 第13-15页 |
第三章 鲁日融“秦派二胡”音乐创作及代表作品 | 第15-22页 |
第一节 二胡教材 | 第15-17页 |
一.基础练习曲 | 第15-16页 |
二.风格技巧练习曲 | 第16页 |
三.曲调风格练习曲 | 第16-17页 |
第二节 音乐作品 | 第17-22页 |
一.作品介绍 | 第17-18页 |
二. 详细解读鲁日融先生的《秦腔主题随想曲》 | 第18-22页 |
(一)创作背景 | 第18页 |
(二)艺术特色 | 第18-19页 |
(三)特色调性 | 第19页 |
(四)演奏风格 | 第19-22页 |
第四章 鲁日融”秦派二胡”演奏研究 | 第22-34页 |
第一节 调式和音阶特性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演奏技法 | 第24-31页 |
一.揉弦 | 第24-27页 |
(一)搂弦 | 第24-25页 |
(二)围绕特性音的揉弦 | 第25-27页 |
二.滑音 | 第27-29页 |
(一) 上滑音 | 第27页 |
(二) 下滑音 | 第27-28页 |
(三) 下行回转滑音 | 第28页 |
(四) 颤指滑音 | 第28页 |
(五) 揉滑音 | 第28-29页 |
(六) 回滑音 | 第29页 |
(七) 二度滑音 | 第29页 |
三.运弓 | 第29-31页 |
(一) 颤弓 | 第29-30页 |
(二) 甩弓 | 第30页 |
(三) 喷弓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旋律特点 | 第31-34页 |
一. 下行级进,上行跳进 | 第31-32页 |
二.大跳音程 | 第32-34页 |
第五章 启示 | 第34-40页 |
第一节 二胡新作的风格分流与文化回归现象 | 第34-36页 |
第二节 地域文化确立风格流派 | 第36-38页 |
第三节 鲁日融——“秦派二胡”的领军人物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