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绪论 | 第9-18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 国内学者对反腐倡廉的研究 | 第11-14页 |
2. 国外学者对反腐倡廉的研究 | 第14-15页 |
(三) 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 相关概念简介 | 第16-18页 |
二、制度伦理的构成要件 | 第18-24页 |
(一) 人道主义 | 第18-19页 |
1. 人道主义最基本的价值理念 | 第18-19页 |
2. 制度伦理对人道主义的遵循 | 第19页 |
(二) 正义公平 | 第19-21页 |
1. 正义在制度伦理中的体现 | 第20页 |
2. 公平在制度伦理中的体现 | 第20-21页 |
(三) 法治精神 | 第21-24页 |
1. 统一原则 | 第22页 |
2. 无过错责任原则 | 第22-23页 |
3. 不伤害原则 | 第23页 |
4. 疑罪从无原则 | 第23-24页 |
三、制度伦理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 | 第24-30页 |
(一) 制度伦理是公务人员正确行使职能的基础 | 第24-26页 |
1. 制度伦理为反腐倡廉提供了道德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2. 制度伦理为反腐倡廉提供了制度基础 | 第25-26页 |
(二) 制度伦理是公务人员顺利行使职能的保证 | 第26-27页 |
1. 制度伦理促使全社会形成道德自觉的风气 | 第26页 |
2. 制度伦理的明文化和强制性特征 | 第26-27页 |
(三) 制度伦理为公务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向导 | 第27-30页 |
1. 制度伦理为公务人员合理行使职能提供了向导 | 第27-28页 |
2. 制度伦理为社会公众的公共行为提供了指引 | 第28-30页 |
四、影响我国反腐倡廉中制度伦理作用发挥的因素 | 第30-39页 |
(一) 宏观层面上影响廉政制度伦理作用发挥的因素 | 第30-35页 |
1. 市场经济制度伦理建设的不完善 | 第30-33页 |
2. 民主政治制度伦理建设的不完善 | 第33-34页 |
3. 公民社会制度伦理建设的不完善 | 第34-35页 |
(二) 微观层面上影响廉政制度伦理作用发挥的因素 | 第35-39页 |
1. 公务员管理制度伦理建设不完善 | 第35-36页 |
2. 信息公开制度伦理建设不完善 | 第36-37页 |
3. 舆论监督制度伦理建设不完善 | 第37-39页 |
五、反腐倡廉中制度伦理的构建策略 | 第39-43页 |
(一) 宏观层面的廉政制度伦理体系建设 | 第39-40页 |
1. 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 | 第39页 |
2. 充分保证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 | 第39-40页 |
3. 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 第40页 |
(二) 微观层面的廉政制度伦理体系建设 | 第40-43页 |
1. 加强纪检监察制度的执行力度并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 第40-41页 |
2. 健全干部选拨任用考核和退出机制 | 第41页 |
3.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并提高公开质量 | 第41-42页 |
4. 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 | 第42-43页 |
六、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