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电影与后现代主义文化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后现代主义文化与周星驰电影 | 第8-15页 |
(一) 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涵义 | 第8-9页 |
(二) 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 第9-15页 |
1、大众的文化 | 第9-11页 |
2、反对统一性,提倡多元化 | 第11页 |
3、消除中心 | 第11-13页 |
4、去除深度 | 第13-15页 |
二、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性 | 第15-56页 |
(一) 独具一格的喜剧风格 | 第15-32页 |
1、无厘头的涵义 | 第15-16页 |
2、无厘头的表现方式 | 第16-29页 |
(1) 幻觉、梦境 | 第16-17页 |
(2) 男扮女装 | 第17-18页 |
(3) 身份和环境反差巨大 | 第18页 |
(4) 无来由的夸张 | 第18-19页 |
(5) 严肃+滑稽 | 第19-20页 |
(6) 卡通化动作 | 第20-21页 |
(7) 误导 | 第21-23页 |
(8) 心理活动 | 第23-24页 |
(9) 无意义的对白 | 第24-26页 |
(10) 言行关系 | 第26-27页 |
(11) 恶搞 | 第27-29页 |
3、无厘头的文化内涵——媚俗 | 第29-32页 |
(二) 消费社会中的周星驰电影 | 第32-36页 |
1、周星驰电影是一种商品 | 第32-33页 |
2、周星驰电影的消费性特征 | 第33-36页 |
(1) 消费符号 | 第33-34页 |
(2) 复制叙事模式 | 第34-35页 |
(3) 技术日益重要 | 第35-36页 |
(三) 周星驰电影的主要情节结构手法 | 第36-40页 |
1、仿象 | 第36-38页 |
2、拼贴 | 第38-40页 |
(四) 周星驰电影的解构性 | 第40-56页 |
1、消解传统和权威 | 第41-46页 |
(1) 对传统和权威的解构 | 第41-44页 |
(2) 娱乐大众 | 第44-46页 |
2、审美泛化 | 第46-56页 |
(1) 对崇高美的解构 | 第47-49页 |
(2) 审美转型 | 第49-55页 |
①美是一种快感 | 第49-50页 |
②以丑为美 | 第50-55页 |
(3) 审美泛化的文化内涵 | 第55-56页 |
三、周星驰现象 | 第56-68页 |
(一) 述评周星驰现象 | 第56-64页 |
1、周星驰现象的涵义 | 第57页 |
2、当搞笑成为一种思维方式 | 第57-58页 |
3、对周星驰现象的评价 | 第58-64页 |
(1) 周星驰现象对周星驰电影的忠实继承和创新 | 第58-61页 |
(2) 周星驰现象的局限性 | 第61-64页 |
(二) 对周星驰现象的文化思考 | 第64-68页 |
1、避开宏大叙事,提倡小叙事 | 第64-65页 |
2、影视与商业联姻 | 第65-66页 |
3、后现代主义泛滥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注释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发表作品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